照片,留住了流逝的岁月。国庆节的照片,更是一个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缩影。
上海市社联2019年学术活动序列的《壮丽70载 申城家国情》研讨及图片展览于10月25日上午在半岛1919文化创意园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吾灵创意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共同主办。70幅照片进行了展出。
1956年,98个上海年轻人来到江西共青垦荒。那里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甚至没有房屋给他们居住。他们动手搭建了茅棚之后,就开始开荒,投入到辛苦的生产之中。但是,他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一对新人特意将婚礼定在了当年的国庆节……今天展出的黑白照片《结婚纪念日》中,一对新人站在自己搭建的茅棚前,泛黄的照片中,依稀可以看到新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张照片的收藏者、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告诉记者,这是那个时代人对于结婚、对于国庆的记忆。照片背后,是岁月的沉淀。
1953年国庆节前夕大世界钱扎起了的牌楼、1954年国庆五周年的老西门地区的牌楼、60年代初人民广场国庆大游行的盛况、1977年南市区国庆游园会门票……照片聚焦国庆主题,讲述了国庆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进入新世纪之后,照片的背景开始逐渐变得更加丰富,也见证了上海的繁荣发展。
本次展出的照片大多是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仲富兰收藏的,还吸收了网上征集的10幅作品。展览从上海70年的历史长河中选取了70个精彩瞬间展出了70幅或黑白或彩色的图片作品,以图片的形式描绘了上海的发展巨变以及中国的时代新貌,并配以文字说明,观众可一览上海的过去与今朝。
“1959年国庆日,当时我是上海徐家汇附近的一所小学的小学生,1969年国庆日,我在西北当兵了,1989年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工作,进入新世纪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一直执教到2015年,至今还在做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工作,共和国的每个十周年的国庆日,我都印象深刻”仲富兰告诉记者,照片虽然不是他亲自拍摄,但是他对于照片中的场景倍感亲切。一张张照片让他回忆起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也让他感慨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
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宝山文创工作室也于今天成立,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是上海市第一家专事民俗文化学研究的市级学术团体,成员大多是上海市高校、科研、新闻、文化、出版机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资格的专业人士,该团体成立后多次组织民俗工艺品、书画展览、民俗风情展,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科学地普及民俗文化知识,还参与上海史志等大型辞书的编撰任务。
作者:汪荔诚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张懿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