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汉口路(广西北路—浙江中路段)沿线的小餐饮店,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访问者——他们在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和店主的指引下,摸摸桌子干不干净、看看碗筷消毒机是不是在工作、闻闻厨房是不是散出了油烟味儿……他们正是参与黄浦区政府“看民生”活动的市民代表,实地察看小餐饮店标准化2.0试点成果。
汉口路沿线的这18家小餐饮店前不久刚刚通过了试点工作的验收,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总结汉口路、进贤路2条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小餐饮店管理规范》(2019版)系列标准并向全区推广。活动中,来自社区推荐和网络海选的市民代表们,在实地参观了试点成果之后,还围绕市场监管特别是食品安全领域的“放管服”问题,和黄浦区长巢克俭,副区长陈卓夫,副区长杨东升以及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等负责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此次活动也拉开了黄浦区政府首次“政府开放日”系列活动的帷幕,接下来两个多月里,黄浦区政府还将分别以“聊发展”、“享未来”为主题,邀请市民代表参加有关老字号品牌发展、黄浦“十四五”规划制定的座谈会,体验5G技术在“智慧政府”建设中的应用场景等活动。
近年来,黄浦区坚持推进政务公开向全面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完善制度体系,深化重点领域公开,加强公开渠道建设,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简称“五公开”),加强政策解读,切实回应社会关切,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努力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黄浦区18.71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内,分布着3192家小餐饮店,小餐饮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相当活跃。
为进一步提升黄浦区小餐饮业管理水平,以标准提升带动小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2017年起,黄浦区联合上海市餐饮行业协会开始了以标准化手段推动小餐饮店规范化管理的探索。形成了一套符合小餐饮店自身需求的自律规范,并以团体标准的形式予以发布,通过行业自律的力量,进行第一阶段的尝试。2018年,在团体标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融合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发布《小餐饮店管理规范》(2018版)区级标准,并配套出台《黄浦区小餐饮单位标准化管理评估及奖励实施细则》,设置专项奖励政策,以疏堵结合、奖惩相济的方式,多管齐下,引导更多的小餐饮店加入规范化管理的队伍。截至2018年底,已有683家小餐饮店通过标准化验收,落实奖励资金近481.6万元。全区小餐饮店整体的食品安全水平和市民、游客的消费体验均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2019年,结合垃圾分类新时尚、文明城区创建新要求、生态环境治理新理念等内容,启动新一轮区级标准的修订工作,打造小餐饮精细化管理的综合治理模式。在南京东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开展试点,重点对垃圾分类、网络送餐、病媒防控、采购验收、智能监管等内容进行更新升级。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形成《小餐饮店管理规范》(2019版)系列标准,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据介绍,此次标准的修订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在对旧版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后,对技术指标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类,以“既适当高于经营现状,又避免高不可及”为原则,进行技术指标和管理要求的保留、提高或完善,让小餐饮经营者“跳一跳,够得着”。
比如,保留对小餐饮店“明厨亮灶”的要求,将烹饪生产、专间加工、餐饮具消毒等过程开放,引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保留物品定置摆放“有名有家”要求,引导店员将所有原料、工具、设备、成品等在固定位置摆放,并对应以颜色标识,帮助他们形成规范加工的习惯,降低管理风险。
又如,围绕食品安全,在旧版标准提出专柜、专人管理“食品添加剂”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工具、专用台账”的“五专”要求,督促添加剂规范化管理;在旧版标准设置“食品安全管理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由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关键节点控制,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再如,结合今年垃圾分类、文明城区建设等新要求,对于沿街分散分布的小餐饮店和有物业集中管理的小餐饮店,分类给出投放方案,细化垃圾收集和垃圾投放要求;要求店主设置文明用餐提示牌,积极履行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社会责任等等。
作者:顾一琼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