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1点,姚玉兰照例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的食堂,11块就吃到了红烧肉、青菜和米饭。“每天一日三餐都在这里解决了。”姚阿姨说,“这里的菜味道适合老年人,每天翻花样,红烧小排、咖喱鸡块样样都有。
把市民驿站当做“家”的老人越老越多,老人们已经感受综合为老服务的便利:收到养老手册、享受送餐服务、享受专业的养老顾问服务。
去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逐一察看综合服务窗口、托老所、党建工作站等。总书记说,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把社区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市民驿站作为基层社区的一个重要“站点”,在市民驿站一楼综合接待大厅,前台设有为老服务接待、社区事务延伸服务点、党群服务三大窗口。为老服务接待窗口,平日络绎不绝,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服务介绍等,也是上海市首批养老顾问点之一。
一年来,市民驿站第一分站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涉及的条线和数量不断增加,咨询事项由原先的169项调整至188项,增加调整包括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信息采集、城乡居保缴费银行卡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登记信息变更申请等在内的十余项事项。当场办结事项由原有的7大类38项调整、增加至目前的9大类50项,增加包括婚姻登记档案查询、独生子女整档案查询、再生育子女审批档案查询等12项事项。
嘉兴路街道市民驿站第一分站一楼的社区食堂是区域内赫赫有名的“网红餐饮店”。因为价格公道、菜品质量高,社区食堂不仅吸引了许多附近居民,更有不少白领小年轻也慕名而来。
然而,眼看着客流量越来越大,社区食堂的供应能力也显得捉襟见肘起来。为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助餐需求,社区食堂后厨今年开始了更新改造,进一步扩大面积,同时也加强干湿分离,保障后厨食品卫生。据嘉兴路街道社区服务办主任熊洁介绍,改造后的社区食堂每日供应量能达到2000人左右,包括堂食以及外送。
今年,嘉兴路街道还开设了五个助餐点,让居民们直接在家门口就可用餐。助餐点每日供应两种套餐,价格均为11元。
为丰富居民们的助餐形式,满足多元化的口味需求,今年嘉兴路街道还计划与一家国有餐饮机构上线移动订餐服务。届时,居民们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实现移动订餐,还可以自选菜品,不受套餐限制。
走上二楼,托老所内老人们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绘画。围绕老年人的各类需求,市民驿站开设健康生活馆、创艺手工坊、书画沙龙、朗读班等各类活动,提升了老年人生活质量。工作人员不停的记录着每位老人的兴趣爱好,“我们还善于发现、发挥每个人特长,为老人们提供做小老师的舞台,激发老人的活力和自信,甚至实现他们年轻时的梦想,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努力创设“老有所为”的土壤和环境。”
一年后再次走进托老所,这里还新增智慧养老服务。在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除了每天给老人量体温、测血压,详细记录在个人健康档案卡上,还做到对每位老人的情况了然于心,大到护理的注意事项,小到喝什么茶,还聘请专业康复治疗师,根据不同老人的身体状况,设立康复活动指导。今年嘉兴路街道还启动了智慧养老1.0,使养老服务更科学化,不断提升老人们的生活品质,有力提供“老有所养”的服务保障。此外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嘉兴路街道设立养老顾问员,逐步向27个居委会全覆盖。
来驿站咨询办理社区事务的居民人数日益增多。今年7月,社区事务受理咨询接待量455人次,当场办结事项263件,较2018年7月同比咨询接待量增长20%,当场办结件数增长255%。近一年累计社区事务受理咨询接待量4965人次,当场办结事项3730件。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狄樑表示,党建服务站建在百姓身边,一年围绕总书记所说的“有意义、接地气”,嘉兴路街道逐步形成“1+5+27+27+X”的党建工作平台,即:1家社区党建服务中心+5家市民驿站党建服务站+27家居民区党建服务站+27家社会层面党建服务站+若干家其他党建服务站。
就在二楼的党建服务中心,还办成了困扰居民们多年的“小事”:和平公园每到夏季就能闻到臭味,原本街道对这一专业领域并不擅长,最后通过区域化党建,与复旦大学环境学院共同进行和平公园水体治理,经过一年的共同研究方案,今年和平公园的夏天不再有异味了!
作者:祝越 王嘉旖
摄影:叶辰亮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