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今天将在上海开幕。未来三天,黄浦江两岸将迎来数十位世界级人工智能(AI)学术专家、上百位产业界领袖以及更多政产学研界高层,加上场内外不胜枚举的研发成果和应用场景集中展现,如此高通量、高能级、高密度AI元素的富集,仿佛正在形成一个强大的AI能量场,进而给世界带来全方位的增益与赋能。
都说AI是一股颠覆性力量,但在上海,所有与会者应该会向外界证明,AI不是一种破坏性的颠覆者。它正在打开的,是一个通向更智能、更包容、更平等时空的入口,将成为连接所有人创新与合作精神的重要力量。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承办地,作为国内人工智能发展高地,上海在AI领域的一些领先实践,正在展示这一点。
在多家三甲医院,AI正帮助放射科、病理科、急诊科医生快速读片、筛查、判断……一台AI显微镜最快可以在1分钟内,完成过去耗时45分钟的术中组织活检,每省下1分钟,就意味着全麻病人在无影灯下少躺1分钟。而医生也丝毫没有被AI冒犯、排挤、取代的感觉,恰恰相反,AI和AI企业对医生是高度尊重和依赖的,因为好医生可以用极小的数据和训练量,“培养”出合格的AI助手。事实上,AI不仅凸显了医生的价值,更让他们能抛下重复性劳动,把更多时间用于更关键的判断。
在学校,AI正让教育工作更科学、更以人为本。年级、班级、文理分科……这些传统上用于组织教学的框架正在被重塑,老师们尝试用AI为每个学生度身定制课程。至于具体课程,比如数学,AI也开始把知识体系分解为成千上万的“元素点”,学生在哪些“点位”存在短板,AI比老师、家长,甚至学生本人更清楚,也更能精准发力,从而避免了题海战。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因为AI的出现而有了更好的贯彻。至于教师,则完全不用担心被边缘化,因为AI催生了更多值得他们投入精力的高层次教育活动,他们需要的是扮演好“总教练”,统筹好知识体系。
在工厂,AI实践也在愉快地推开。一家本地车企正尝试借助AI使造车、卖车从“大规模制造”转为“大规模定制”,工程师们的工作重心正一点点从流水线转到编程机房。他们需要通过代码,把大量工作交给AI,因为一款量产车的定制,会有颜色、座椅、轮胎、动力、安全等配置的变化,最终形成成千上万种不同的产品;而只有AI,才能应对如此复杂的供应链和客户管理体系。在制造业,AI不会让工程师失去工作,而是将提升他们和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占位。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AI是包容的。现阶段,大部分AI场景都是在利用AI提升传统模式的效率,而不是消灭传统;是提炼传统模式的经验、直觉、知识等智力要素,并为AI所用,而不是营造一场人与AI的智力比拼;是解放人的个性,而不是取代人;是让更多人能公平地使用智力并从中收益,而不是让智力更稀缺。因此,AI会是一股以人为本的力量。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说,之前几次工业革命,都是让人适应机器;而AI时代,是让机器适应人。
此外,从产业竞争角度来说,AI或许也会比互联网革命更强调协作。许多业内人士都认同,AI领域不太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结局,因为世界的AI化,相当于对经济、社会在各维度、各层面进行雕琢与修饰,这个过程不会有包打天下的模式,也没有公司能简单复制以往的成功并成为“通吃的赢家”。因此,AI化将是一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互动的过程,合作、沟通、生态、共赢是主流。
虽然有时候,AI看起来似乎还不够聪明,会制造而不是减少麻烦;但这其实是人的问题——为AI找到适合它的那把椅子,为技术打造出最有利于它施展潜力的场景,这是人类在AI时代需要推进的创新。
正因为AI是一种基于合作、包容的创新力量,所以,我们才更需要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这样一个平台,让全世界的见识和智慧能面对面地问候、倾听。而且,透过这次大会,相信所有人都能看到,不管外部世界有怎样的曲折,今天在黄浦江畔所汇合而成的这样一个全球顶级AI阵容,本身就证明了AI业界对于合作的期待与诚意。
AI时代的大门正越开越大,一个通往创新与合作未来的入口已在黄浦江畔迎候所有人。让我们仔细聆听世界之声,也让世界听见上海的回响。
作者:张懿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唐玮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