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海这样一座超大型城市来说,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不断做实经济密度文章,不断提高单位土地、能源、环境等的经济产出。为此,“腾笼换鸟”或者说有序清退落后产能、培育经济新动能,让园区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载体的工作至关重要。在这一进程中,有无数优秀党员干部为之默默奉献,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园区与结构调整处处长曾文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最近几年,曾文慧牵头推进上海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编制,重点参与“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民营经济“27条”、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多项重要政策研究。她对接服务的产业园区有上百家,协调推进重点产业项目达上百个。
产业园区和结构调整工作,总体目标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聚合整合要素资源、打造高品质产业载体。在曾文慧看来,这个岗位最重要的是专业、务实。所谓专业,就是勤于学习、熟悉政策、敢于创新;所谓务实,就是强化调研、聚焦落地、善作善成。
曾文慧曾长期从事土地政策相关研究,之后转为公务员,从事土地和园区管理。多年来,她的工作始终都和土地打交道。她愿意跑——跑工地、跑田地,长线折返、早出晚归,错过地铁末班车已是常态。正因为多跑、多看、多想,她带领团队起草的政策文件,常被基层评价为“特别接地气”;她牵头推进的重大产业项目前期保障,也因为协调及时、服务到位,收获了各方大量肯定。
基于对基层状况的充分了解,对政策内容的精准把握,曾文慧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她重点参与推动的上海市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制定、土地整治和郊野公园建设等工作,被誉为全国相关改革创新的“上海样本”。她在结构调整、新旧产能切换工作中提炼出的“腾笼换鸟十九法”,为政策在基层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园区管理和服务层面,她牵头创设“双对口”“一站式”工作方法,建立多部门专项联络机制,为引导园区迭代发展、转型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身为公务员,曾文慧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在推进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她常把自己和团队定位成“陪跑员”“服务员”,注重全程跟进;特别是对部门管理边界比较模糊的区域,更强调跨前服务、兜底服务。无论是投资数百亿元的超级项目,还是对新锐科技企业,曾文慧都和团队一道以“钉钉子”精神着力做好服务。正是通过经年累月的日常工作,企业感受到了上海营商环境的水准和温度,也坚定了扎根发展的信心。
目前,上海正按照中央要求,着力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更高工作目标和实施平台。在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聚焦突破、创新企业集群生态建设、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等工作中,都能看到曾文慧辛勤忙碌的身影。
“不忘初心,以梦为马。”这是曾文慧微信签名档上的文字。她说,她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履职尽责,将小我的价值实现融入国家强盛的大事业:“未来还有很多很多工作,我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