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下午,当题为《“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第87期文汇讲堂开讲时,显然来自各行业的听众是“带问而来”,而主讲者、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是“有备而讲”。在羊年的首期讲座中,李向阳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本质是新型区域合作机制的观点,不仅加深了听众对这个熟悉的陌生词的认知,也激发了公众对国家未来走向的高度参与感。
面对国际国内学界企业等各领域对“一带一路”的频繁解读,李向阳给出了自己的明确理解: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其纽带是运输通道、基础是互联互通、特征是多元化合作机制、目标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李向阳所在的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内3月底即将挂起一块新的牌子——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研究中心,它的使命之一就是研究“一带一路”。主题演讲中,李向阳从定位、内涵和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入手,逻辑清晰地纠偏了诸多误解。其中的“八对关系”,比如政府与企业、历史与现实、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等,虽然被李向阳称为是将来实践中可能遇到问题的外推,但依然引发共鸣。
对话嘉宾同济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夏立平就“一带一路”建设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国内国际风险展开了深入分析。
拖着拉杆箱的杭州阿里巴巴园区的员工胡雪莺成了现场的一道风景。85后的她感叹不虚此行,“不仅完成了出差,对周边战略的了解有助企业下一步决策。”“未来、全局、长远”,请女儿替她实名制报名的78岁的章博华给予了主讲六个字的评论,她告诉记者,这个战略其实指明了今后30年的发展路线图——中国如何更好地走进世界舞台中心。
“过去一年半我听了诸多讲解,讲堂听众对这个话题认识的加深让人很受鼓舞。”互动点评嘉宾、洛杉矶加州大学政治学博士、华东师大周边合作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张昕在点评听众提问时这样称赞。也许,这样的热词背后听众的热情参与和冷思考本身就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最好支持。
文汇报实习生 袁琭璐 记者 李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