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办冬奥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于建华介绍,2021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O3)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于建华介绍,2021年,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优良天数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水清岸绿处处美景,密云水库蓄水量最高达35.79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开窗见景、出门见绿”,森林覆盖率达到44.6%。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的工作。
北京一直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北京聚焦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高精尖”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达83.8%;聚焦能源、建筑、交通等领域推进碳减排,2021年万元GDP碳强度约为0.41吨,在各省(区、市)中保持最优水平,并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额超30亿元,积极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污染防治持续攻坚。蓝天保卫战方面,2017年底实现全市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机动车排放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车保有量达50.6万辆,国五及以上排放标准车辆占比超过70%。北京市集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2004年开始二氧化硫(SO2)稳定达标,2019年开始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持续达标。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O3)浓度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优。
构建科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强化“两线三区”的空间管控,生态控制线面积达到73%,其中生态保护红线超过全市面积的26%。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恢复建设一批湿地。
推动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出台《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实施生态涵养区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等经济政策,保护好山好水好风光,加快宜居宜业宜游新发展,在筑牢首都生态安全屏障的同时,加快“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已经覆盖延庆区、密云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等五个生态涵养区,并辐射到中心城区。
加快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成为更多市民自觉选择;通过碳普惠项目鼓励公众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出行,启动至今,平台累计用户量达30余万人,绿色出行量累计2100万人次。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节约型机关、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全面铺开。市民通过12345热线主动监督环境违法行为。
作者:文汇报驻京记者 李扬
编辑:江胜信
照片:2022北京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陆正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