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每年大概要增加800多万老龄人口,为这些老龄人口提供养老服务,是有很大挑战的。今年全国两会上,“老有所养”问题牵动代表委员的心。
在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商务部部长钟山谈到,养老服务和家政服务是明显的短板,今年要重点补齐。
“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全国老龄人口的床位每年短缺200多万个。”钟山说,城市里的家政服务,尤其是大中城市雇保姆难,要雇一个满意的保姆是很不容易的。而与此同时,我国农村还有很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进城很难,没有专业。
2018年,商务部开展“百城万村”行动,组织109个城市与1万多个村对接,进行家政人员培训。过去一年,已帮助农村10多万劳动力进城就业,下一步还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老龄化社会疾驰而来,养老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其中,财政部表示,拟安排中央财政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预算7392亿元,同比增长10.9%,重点向基金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中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省份倾斜。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刘艳这些年关注大城市如何破解养老难题。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3个户籍人口中就有1个60岁以上的老人。刘艳走访调研了江浙沪多个养老机构、政府部门。在她看来,必须以老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资源和成本,为老人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比如,刘艳调研发现,对养老机构而言,培养并留住专业的护理人员是一个难题。其次,政府补贴也需要更为精准地施策。
“如果我服务的对象都是(护理等级)五级的,跟我服务对象都是(护理等级)一级的人力配比肯定是不一样的,我的成本支出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是政府给到我的补贴是一样的。”一家民营养老机构的经营者这样告诉刘艳。
值得关注的是,居家养老是城市老人养老的主流,“老人不爱去养老院”。根据一年来的调研心得,今年两会上,刘艳带去三份有关养老的建议,分别聚焦社区养老的精准化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的完善以及长三角如何联动医疗资源。
与城市相比,农村情况又有不同。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广平县南阳堡镇的乡村医生刘贵芳带去了《关于农村老年人养老工作上的建议》《关于尽快完善出台医养结合制度的建议》等方面的提案。
她表示,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空巢老人逐年增多,行动不便或患病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探索出一条路子去解决。
以河北省广平县为例,全县人口32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28000人,占比为9.3%,广平县七个乡镇都建有敬老院,也有民办养老机构,但是多数老年人并没有住养老机构,而是在家养老。
刘贵芳表示,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2014年国家在养老方面推出了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各级部门群策群力,但在运营中还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造成多数老人还是在家养老。
刘贵芳建议,把农村闲置的、政府创办的养老机构进行整合,让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其他医疗机构,赋予其养老功能;此外,大力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家庭病床应该列入医保报销范围,既方便老人就诊,也可节约医保资金,最终达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