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年两会,各式各样的人才“帽子”总会遭到科技界代表委员的“吐槽”,引发关注和讨论。
“近年来,我国各种人才计划层出不穷,“湘江”“黄河”“泰山”“黄山”,祖国的名川大山几乎不够用了。”全国政协委员武向平在今年两会上表示,要警惕“帽子”后面的灰色利益链和对青年人才的腐蚀。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杰出青年基金”的受资助者时,其实并没有和任何利益挂钩,但到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层面,却出台了配套政策给“杰青”提高待遇,以千方百计留住人才。
在他看来,造成“帽子”信誉危机的真正推手,不应全部归咎于青年人才的“贪婪”,也不应极力责备那些需要依靠“帽子”数量提升自身地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其深层次的原因,仍是文化自信的整体缺失。科研单位缺乏用自身科研实力和优质环境来留住人才的底气,进而引发了对“帽子”的恶意追逐。
“只有当人才的‘帽子’回归荣誉称号的本来面目,只有当全社会都满怀自信地学习却又不是供奉各类优秀科技人才,我们的科技人才计划才能为社会所尊重,并为科技进步带来正能量。”他说。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来源:综合自中国科学报、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