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人都能靠一台手机过日子。网上购物、网上挂号、移动支付,技术让生活更便利了吗?对大部分人是这样,但也有一部分人的感觉是相反的,他们的生活被技术“拖累”了,最典型的就是老年人。来自江西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国新提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数字包容”,不能因数字鸿沟造成新的不平等。
这不是全国两会上第一次出现为老年人呼吁的声音,每年都有代表委员关注类似问题,2018年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朱国萍曾借上海团对境内外记者开放之机,发表了智能化时代不应“抛弃”老年人的观点。
张国新也用到了“抛弃”一词。对于不熟悉智能设备和智能技术的人来说,无法进行移动支付并不只是少了一种选择,在很多场合、很多时候,它意味着那些人根本没有选择——“本店不支持现金支付”的字样,相信大家见得不少。
张国新担心,“被抛弃感”会引发老年群体的负面情绪,甚至导致他们质疑自我。
老年人并不是主动选择“跟不上时代”,张国新说,受到生活环境、经济套件、身体能力等种种因素影响,人们接触和掌握智能技术的能力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如果不被重视,可能演变成新的数字鸿沟和机会不均,进而导致贫富差距与阶层分化,让部分群体被边缘化。
他提出“数字包容”概念,呼吁整个社会从观念上增强“数字包容”意识,避免对不熟悉网络的群体特别是对老年人群的“数字排斥”。其中政府的角色应当是发挥“善治”功能,努力促进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利用。对于“拒收人民币”这样的行为,他认为法律应当定下明确的处罚措施。
他建议各种服务窗口都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服务渠道,比如政府开设的民生服务办事窗口,比如医院、银行、电力等社会服务窗口,还要“严禁各商业机构取消现金支付渠道”;在信息服务方面,也要关注老年人需求,不盲目追求无纸化办公。
当然,除了“防守型”的托底工作,“进攻型”的事情也要做。包括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准备好基础的物质环境;加强培训,尽可能地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设备,创造出跨越“数字鸿沟”的软环境;鼓励社会各界针对老年人需求开发新的产品、研究新的服务等等。
作者:钱蓓
编辑:沈竹士 孙华 汪荔诚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