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记者聚焦中国两会。
据央视网报道,美联社前资深驻华记者胡大卫就曾经参与过9届中国两会的报道,两会成为他了解中国、认识中国的一个窗口。
对于中国的发展和变化,胡大卫有很多来自采访一线的观察和感悟。在中国工作、与中国结缘,胡大卫还娶了一位中国妻子——出于对妻子的爱和尊重,他“夫随妇姓”,把自己的中文名字从原来的“魏大卫”改成了后来的“胡大卫”。胡大卫回忆说,他从两会报道人数和规模的变化中,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美联社电视新闻部前资深驻华记者 胡大卫:两会是我们每年重要的报道,这是我的第一个两会记者证,当时我还留着胡子,那是1997年。这是最近的一次,2012年的两会,一开始,记者的队伍还不是很长,但后来队越排越长,而且大家到场越来越早,我们干脆先不带三脚架和摄像机,而是派我们社里跑得最快的员工,凌晨4点起去排队,抢占好的拍摄位置,门一开就冲进人民大会堂。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从国外记者角度来说,(两会)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窗口,能多了解中国各个地方的政策。除了大会之外,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参加)小型会议,还真的可以来回问问题,或者有机会跟中国的很重要的地区的领导问问题,和多了解他们那里的情况,很多影响中国老百姓生活的政策在那提出。
其实我们拍摄的时候不是特别刺激,但这正是因为(中国的)这些变化和发展是很稳定的,每年都有,一直往一个方向走,有长期的计划和追求。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从(每年的)两会中,还是能看到(中国的)发展情况,比方说中国的高铁,对我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
同样,人民日报海外版评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两会当得起海外媒体这样的关注。
英国《卫报》这样评价:“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们具有全球影响力,对全球事务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世界关注中国两会,因为这事关经济发展大计。当下,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风险挑战加剧。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不断给世界带来惊喜。2018年,中国GDP达到13.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达30%。《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评价:“中国的走向将影响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评价:“中国的走向将影响亚洲乃至全球经济。”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接下来如何前进?能为其他经济体带来什么机遇?国际社会期待中国两会给出答案。
记者:王磊
编辑:王磊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