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拜登到特朗普:变与不变?《2024年欧美关系走向年度报告》发布会在沪举行

回顾2024年,欧美关系总体呈现新的态势。一方面,拜登修复了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美欧关系造成的影响。双方在经贸、安全等领域展现出日益增长的合作意愿;但另一方面,欧美在经济贸易模式、内部治理原则等方面的立场差异也日益凸显。
2024年也是转折的一年,对欧美来说均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欧盟选出了新一届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会,“向右转”无法避免;美国则在大选中迎来了特朗普2.0,“美国优先”带给全球更多的未知。
围绕欧美关系的特征和未来走向,12月12日,沪上专家学者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欧美关系走向报告2024”发布会暨“欧美俄中关系”研讨会。此次会议系上海市社联合作项目,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上海欧洲学会和上海欧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共同主办。
拜登到特朗普:变与不变
上海欧洲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开幕式致辞表示,当前欧美关系处于调整变动中,相较于拜登政府,特朗普2.0版本对安全议题、经贸议题、跨大西洋关系等的差异将使欧美关系轨迹进一步复杂化,特朗普民粹主义或将对欧美相关理念和治理体系造成冲击。
在欧美立场协调一致的乌克兰问题上,有观点认为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乌态度会有所转变,但上海欧洲学会名誉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明棋认为,美欧未来对乌克兰问题的看法依旧存有共识,援助的基调不会变化。但美欧双方在对北约的态度和贸易投资方面,具有一定分歧。欧洲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来应对特朗普上台后的不确定性。在中东局势和全球治理问题上,特朗普将与欧盟产生更多的矛盾。
欧美技术与经济关系是双方的核心关系,在今年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研究员表示,今年欧美在国际战略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差异愈加明显,美国对欧洲投入的战略资源和对印太沿海的投入有所差异。欧美在国际技术和经济竞争中的力量差距拉大,欧洲政治精英和战略研究界形成了三层战略焦虑,分别是竞争力考虑,着眼于对供应链韧性的焦虑以及聚焦于数据、关键原材料等新型资源的焦虑。欧美双方高度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资源能源领域,开展双边协调,都有多项新举措出台。
关于欧美安全与防务关系,上海欧洲学会秘书长杨海峰表示,欧美重点围绕如何应对俄乌战争及构建安全秩序开展互动。在拜登执政时期,美欧安全与防务关系经历调适、加强、深化到迟滞的发展变化过程,并以防务产业为代表,逐步形成了以北约为主要校准点,自主发展与合作互补并进的态势。
在2024年欧美政治与外交关系方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龙静用“稳中求进”和“焦虑不安”两个关键词进行概括。一方面,欧盟与美国最高领导人互动相对减少,但技术层面负责官员的往来明显增多。乌克兰问题依然是推动美欧频繁对话的核心动力。另一方面,欧盟成员国对美国政坛未来变化态度不一,或损害欧盟促进多边合作的雄心。
对华关系:已知与未知
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强调,本次报告会的发布及研讨会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举行,特朗普上任后的中美欧关系面临更多调整和冲击。他举例指出,在近期与多位欧方官员交流后发现,欧方对华认知存在一定偏差,尤其在于中欧俄关系的论述,以及新能源车方面的分歧,这些值得学界继续追踪和讨论。
在气候领域,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薄燕教授在报告中写到,特朗普上台后,美欧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关系将有更多不确定性和变数,也将影响到气变领域的中美欧三边关系和全球气变治理的大多变进程。
忻华指出,当前欧洲受到美国越来越多的影响,美欧在技术与经济领域的协调趋于机制化和常态化,对中欧关系正产生负面影响。欧盟既要逐步推进关键原材料战略,减少所谓的对中国的“依赖”,又要防范中国对欧洲的投资,防止所谓的中国获取欧洲“战略性资产”。在一般产业的贸易与投资领域,中欧经济合作将遭遇更多阻力。有鉴于此,未来中国仍需耐心推进对欧关系,努力拓展双边合作,从而争取更大的战略转圜空间。
图:主办方供图
编辑:顾文俊
责任编辑:刘畅


扫码下载文汇客户端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