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炸毁南满铁路,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沈阳北大营驻军。“九一八事变”震惊中外,东三省沦陷,艰苦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的怒吼与反抗从未停止,从违抗“不抵抗”命令的抗日第一枪,到传遍大江南北的抗日歌曲《松花江上》,抗战题材的电影,也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印象。
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前后14年里,无数先烈血染山河挽救国家于灭亡,带来了整个民族的觉醒。
“九一八事变”已过去87年,但民族记忆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下面,我们就回顾那些经典抗战老电影,铭记缅怀那些英勇不屈的灵魂。
《风云儿女》(1935年)
《风云儿女》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由著名电影艺术家田汉、夏衍、许幸之为编剧导演。影片讲述辛白华(袁牧之 饰)和梁质夫(顾梦鹤 饰)在九一八事变后逃出了东北故乡,来到了上海。两人租住的公寓二楼,住着少女阿凤(王人美 饰)和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活。白华十分同情阿凤的处境,常常在明里暗里帮助母女两人。
白华邂逅了富商遗孀史夫人(谈瑛 饰),两人坠入了情网,与此同时,梁质夫却因为参与了革命活动而遭到了逮捕。白华将阿凤送往学校深造,阿凤加入了歌舞班,开始演出一些红色剧目。在观看了阿凤参演的《铁蹄下的歌女》后,白华的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影片主旨显然不在儿女情感,而在时代风云。尤其是它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声音,其影响远远超过影片本身,让当年的电影观众热血沸腾,吹响了抗战时代的进军号角,从此响彻云霄。
《铁道游击队》(1956年)
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鲁南地区的一支抗日武装,成立于1940年,受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人员最多时达300余人。
电影中,队员在大队长刘洪(曹会渠 饰)、政委李正(冯奇 饰)的带领下,基于了日军沉重打击,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飞虎队”。刘洪作为农民的儿子,以浓眉大眼、爱憎分明的形象,不仅让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钦服,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片中中最精彩的一幕,要数芳林嫂被押赴刑场时,铁道游击队队长刘洪飞身营救。当时拍戏没有替身,为了凸显真实性,曹会渠在开拍前跟着从上海出发的列车学习了好几个月。片中拍刘洪飞身爬上急速行驶的列车,以及骑马在火车前一跃而过的镜头时,险象环生。是由担任军事顾问的刘金山亲自操纵火车,曹会渠一跃而过。据秦怡回忆,在场的演员都吓出一身冷汗。
有观众评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没有替身、吊威亚、安全带和特效技术,拍摄这样的画面对当时的条件实在是太难。在现在看来这些镜头都是小菜一碟,但在那个时代这样危险的镜头要付出很多代价和精力。
而影片更是激励着我们,团结一致和尽职尽责的精神……中国人民不甘做奴隶,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用智慧和力量打败一切敢于侵犯的敌人。”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也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插曲,片中微山湖日落的美丽景色,以及战士革命的乐观和浪漫主义精神和紧张刺激的剧情很好地穿插在一起,在抗战片中别具一格。
拆铁轨,“劫”火车,挥戈于百里铁路线上。面对艰苦的斗争环境,巨大的装备差距,游击队的故事被翻拍成电影后,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搅得日军神魂不宁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了一段传奇。
地道战(1965年)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这段耳熟能详的歌曲,出自196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地道战》。
有观众回忆,“儿时戴着红领巾的年代,一部电影就可以让我们热血沸腾,而《地道战》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鬼子进村’,还有关于冀中平原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对那些勤劳而充满智慧的广大人民的崇敬之情,还有留在童年记忆中的画面。”
该片讲述抗战期间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河北省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新地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截至2012年,已创造出共30亿人次观看的纪录。
最初《地道战》是当做民兵教学片拍摄的,旨在教育观众基本军事知识和对敌斗争方法。电影中高家庄的故事,原型是高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敌人。在选择外景拍摄地时,剧组来到了冉庄,才发现它也是一个因为地道战而有名的村庄,尤其是古村风貌保存得非常完好,街心还有三棵老槐树,因此后来不少人认为冉庄就是《地道战》中的高家庄。
电影《地道战》里朱龙广扮演的高传宝英气逼人,成为经典战斗英雄形象。影片中,学习《论持久战》理论后,高传宝带领群众把只能藏身的地道改成既可以藏身又可以打击敌人的地下长城。日军再次进犯,高传宝又率领队员们对黑风口展开了麻雀战、破袭战、爆竹战等战术,“围点打援”大败敌军,配合八路军部队,一举消灭了敌人。
当时朱龙广只有26岁,是工程兵文工团的演员,他在拍摄《地道战》中,有个从两层楼高的大杨树上跳下的场景,朱龙广第二次跳下时摔裂了右腿关节,为了不影响拍摄,直到拍完才去医院,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了残疾。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狡猾狡猾的”“高!实在是高!”等《地道战》中经典台词,至今仍是流行用语。
《小兵张嘎》(1964年)
《小兵张嘎》改编自当代著名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小说和电影中的“张嘎”,因其“英气”与“嘎气”,已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的最灿烂的一部分。
故事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白洋淀,调皮莽撞的少年张嘎(安吉斯 饰)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逃跑被日寇杀害后,只身来到县城要找到游击队排长罗金宝(张莹 饰),好让他帮忙为奶奶报仇,哪想真遇见罗金宝时,他将对方当作了汉奸,闹了笑话。误会解除后,张嘎梦想成为一名小八路,并想拥有一把枪,结果因为太想得到枪,他不但在和胖墩(吴克勤 饰)打赌时耍赖,还违反纪律将某次战斗中收缴到的真枪偷偷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
但张嘎没将笑话当笑话看,想不通的他约上胖墩又来到县城,要自个替奶奶报仇。在县城,张嘎遇到鬼子龟田(葛存壮 饰)和胖翻译(王澍 饰),一番斗智斗勇……张嘎由鲁莽捣蛋的少年成长为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片中嘎子笑掉了下巴砸到脚面子等活泼的语言极为生动。有观众评价,“40多年前这样一部名叫《小兵张嘎》的影片是所有孩子心目中绝对经典的影片之一……故事通俗易懂,把战争的残酷亲人的离散和对家对国的热爱相互依存,有泪点但也有笑点。”
《中华女儿》(1949)
在1936年的东北,年轻寡妇胡秀芝为夫报仇,参加了抗日联军,被锻炼成一名刚强的战士。在一次完成炸毁敌军列车的任务后,为牵制敌人而把他们吸引到牡丹江畔,指导员冷云不幸牺牲。在日军重重围困下,弹尽粮绝的胡秀芝和她的七个姊妹视死如归,背起冷云的尸体一齐沉没在牡丹江中。
“八女视死如归,尸沉滚滚江水中”,有观众评价,“影片不时切入一些中国大好河山、奔腾的瀑布,寓意中华儿女生生不息,革命势头越来越旺盛”,成为电影的精华。
《地雷战》(1962年)
《地雷战》讲述在抗日战争最艰苦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不断遭到“扫荡”,损失惨重。区武委会雷主任和赵家庄民兵队长赵虎把民兵组成联防,同时用土造地雷打击敌人。
片中赵家庄敏队队长赵虎(白大钧 饰)在日军搬来工兵攻入赵家庄烧杀抢掠后,机智灵活地改进了制雷技术和布雷方法,拔下玉兰的头发创造出“头发丝雷”,还有子母雷、连环雷、钉子雷、碎石雷、铁夹子雷……让低劣在被俘村民踩过之后才引爆,炸得日军狼狈不堪。“不见鬼子不挂弦!”也成为经典台词。
胶东军民一次又一次的用聪明才智保卫着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片中民兵英雄勇敢、指挥、不屈不挠的形象,与敌人的丑恶相互映衬。中国军民乐观、必胜的信念,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精神意志,也成为自强不息的民族写照。
有观众回忆,“记得小时候,只要有这样的片子,一家人都会很期待的等在电视机边,翘首以待啊……尽管对话也朴实不张扬,但就是喜欢那样的简单场景:喜欢知道结局也猜下一步会怎样,喜欢看着那些好人有好报、皆大欢喜的完美情节,喜欢和里面的小危险场景一起心跳起伏,喜欢徜徉在自己的英雄主义里……单纯的喜欢老电影,永远不褪色的经典,这样看着会很温暖。”
《鸡毛信》(1954年)
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河北冀中抗日民主根据地龙门村的儿童团长海娃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半道上遇见了鬼子和伪军,海娃利用老绵羊的尾巴保住了鸡毛信的故事。
鬼子被海娃引进山里,八路军全歼了敌人;根据鸡毛信里报告的情况,八路军又袭击了一个鬼子的据点,活捉了猫眼司令。
有观众回忆,“还记得儿时家里有《鸡毛信》的小人书的。书上画的那封粘了一根鸡毛的信,当时觉得好神奇。”
《平原游击队》(1955年)
影片讲述是1943年秋,冀中抗日根据地定县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与敌人机智巧妙地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
李向阳转移粮食时,被地主杨老宗窥见,后者赶去县城向松井(方化 饰)告密,松井闻之大喜,率大部队赶到李庄,但粮食和乡亲已被李向阳安排转移到地道,然而地道终被松井发现。为引诱松井离开李庄,李向阳率队员进县城,炸毁日军弹药列车,并计划在松井撤退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李向阳低估了松井的狡猾,松井半路杀了个“回马枪”折回李庄……
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双枪李向阳”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偶像。有评价认为,李向阳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反派松井突破了脸谱化的形象,更为复杂更为有看头。
更有人感慨,“在战争动荡的年代人人都期待英雄,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才能燃起大家的热情和无畏精神……经典的影片在时代不断的变更和演进中似乎永不褪色。现代的孩子们并没有经历过动乱的年代,但是影片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时代,重建了当时的场景。我们通过影片感受激情燃烧的年代,看到银幕中每一个人眼中熠熠闪动的光辉。”
这些经典抗战电影,你看过几部?
在和平年代,我们依旧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经历过的苦难,更不能忘记那些不屈不挠为人民奉献牺牲的英雄。
编辑制作:吴钰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