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图①)、黄磊饰演的方圆(图②)与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图④)夫妇、咏梅饰演的刘静(图③),三个家庭都面对着子女升学压力(图⑤)。该剧通过其间发生的故事,直击了教育、婚姻、职场等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 制图:李洁
■“上海出品”电视剧《小欢喜》之所以成功,制作精良、表演到位、台词风趣且准确等固然是加分项,作品叫好又叫座的根本要素还是——主创们用心、用情、用功,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触抒写了真实的生活与情感
■“没有反派,不洒‘狗血’,拒绝奇情怪谈,回避视听感官上的强刺激。取而代之以娓娓道来、中正平和的叙事风格”,这种方法论,是中国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优秀创作传统。《小欢喜》的宝贵之处,便是传承了这一传统。它让人感受到“在浮躁和单一化趋向越来越严重、追风思潮越追越烈的影视艺术创作生态环境里,吹进了一股中国特色的美学风格”
它吸引了超10万名观众在网络上打出8.4分,是2019年上星电视剧的口碑冠军;它自7月31日在东方卫视首播,在52城CSM指数上获得了1.318的平均收视,位列同时段全国第一;截至9月1日,它在爱奇艺平台的正片有效播放量已超42亿次,持续“霸榜”;剧集播出期间,相关话题被热搜103次,并有13次登顶;在全网热议里,连中纪委官网也就剧情刊发相关评论。关于“上海出品”电视剧《小欢喜》,有太多硬指标佐证着它所引发的现象级追剧。
49集电视剧《小欢喜》由上海柠萌影业出品,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百部规划项目”之一,也是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扶持的项目。该剧通过三个家庭在高考冲刺阶段发生的故事,直击教育、婚姻、职场等百姓关注的重点话题。由高考这一小视角切入,探讨了当代中国都市家庭的普遍焦虑与温情,也描摹了00后这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与困惑。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电视剧《小欢喜》研评会昨天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拆解了《小欢喜》赢得口碑、收视、流量等全方位丰收的背后。在他们看来,制作精良、表演到位、台词风趣且准确等固然是加分项,作品叫好又叫座的根本要素还是——主创们用心、用情、用功,以温暖现实主义的笔触抒写了真实的生活与情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它触及了牵动着亿万民心的民生话题。面对高考,主创没有采取简单否定或简单肯定的创作思维,而是用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细节和真实的思考去打动观众。同时,这部剧还用一种中正平和的美学风格,在情感上抚慰了人心。”
坚持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原则
敢于面对生活的难,提振起奋斗之心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把《小欢喜》比喻成“贴近现实的轻骑兵,直面问题的问题剧”,围绕高考这个焦点话题辐射到了中年危机、职场生存、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具有一种中国当下问题集大成式的特点”。
作为《小欢喜》及其前作《小别离》共同的总制片人,徐晓鸥回顾了选择教育题材的创作初心。当时,他们从现实生活的创作采访过程和观众反馈中认识到,教育已成为城市家庭最重要、最关心也是最难的一个问题。“它是社会形态、教育需求、代际冲突等多种问题的叠加,需要我们的影视作品能观照现实引发共鸣,也能有些深入分析来为观众们提供一部分解决思路。”
教育相关的题材当然能切中观众需求,但教育视角又绝非一个轻巧的创作切入点。它不仅勾连着大众化的情感关系,它还要求创作者在宏观上能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变化,从微观上深入洞察生活。仲呈祥说:“老百姓中流行一句话:家有高三,犹如大关。玩笑话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社会对教育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忧思,教育问题在中国牵一发而动全身。”选择高考题材,需要有胆有识有智慧。
事实证明了《小欢喜》的成功,“代入感”亦是研评会现场几乎人人提及的关键词,方、乔、季三家遭遇的各类难题,击中了许多人的难点、痛点。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说:“我们正处于转型社会,向着中国梦奋进的社会,确确实实也是一个有着紧张和焦虑的社会。人人都有目标,人人都要奔向下一个更高的职业层次、生活层次,能没有压力吗?但这种压力在人生幸福感的坐标上会换来幸福吗?你是想做一个健康快乐的普通人还是做个历尽艰辛的成功者?这部作品提出的对生活的思考性远远大于题材本身。”他用“空前的热议和认可”来评论该剧,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为作品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这就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优秀现实题材所具有的意义,“无论你从生活的哪个角落进入,只要能够真实地反映社会上的现实,就会引起所有人来自四面八方、不同视角的认同感或感悟。”
张扬中华美学风格
以节制的表达予人温暖,传递社会昂扬的向善之力
剧集热播期间,“《小欢喜》不该叫‘小欢喜’”的话题曾在网上被热议。乍一看,方圆和童文洁双双遭遇职场困境,乔英子与母亲宋倩之间的控制与挣扎也非生活的幸事,而刘静罹患重病更是让人揪心。可为何结局时分,观众依依不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的话很有代表性:“它让人们对待高考以及各种难题有了一个更开放的格局。虽有沉重,但总体上是昂扬的。”
黄磊是《小欢喜》的主演兼总编剧,他曾自问,现实题材写什么、怎么写。写普通人,就是写我们熟悉的家人、朋友、邻居的某个样子或某个被提炼出来的性格色彩。写高考,不仅因为许多人都经历过,更因为高考会带给人一种来自于“过关”的快乐,而且类似感觉还会在往后余生不断遭遇。而用轻喜剧的方式来写高考,则是一种舒缓焦虑的方式。黄磊说,在追求“过关”的路上,确会带来些焦虑或苦恼,如剧中所示。但他们坚持不放大、也不传播焦虑,而是用积极正面的方式,或幽默喜感或温情脉脉来化解负面的情绪。“人生总会有一些小小的关卡要过,但过了之后真的会有小小的欢喜。小小的欢喜汇聚起来,就会变成人生的欢快。我想这是我们创作的基础。”他这样定义编剧:“不编造架空的故事,不对现实做凭空的臆想,就是对生活中最真实的身边事做一些点滴记录。然后用创作的方式帮自己,也帮别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以“沉重的话题,轻喜剧的表述”“举重若轻”赞同黄磊的创作理念。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也提出:“当现实题材创作在触及社会重大话题、重大现象或重大问题时,怎样真实深刻的同时把握好度,能够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而不是添乱。这是《小欢喜》值得借鉴之处。”
“戏剧最重要的发动机是什么?”身为导演,汪俊很清楚,反派人物、大势逆转,所谓的“强情节”常是推动故事的优选项。“但我们没有这样选。剧中没有真正的反派,每个角色都是平常生活身边人,最多是性格上有些小小的瑕疵。这样做非常难,却很值得骄傲,因为我们不能跟生活抢戏,用‘太过’的戏剧性来伤害真实性。”例如小梦这个角色,与乔卫东分手时,她也许有理由大闹一场,但剧本放弃了这些戏剧性的加码。正因为《小欢喜》既直面了生活的难,却不用“难上加难”来与生活抢戏,“难啃”的教育题材塑造出一种更有追求的现实主义。
事实上,“没有反派,不洒‘狗血’,拒绝奇情怪谈,回避视听感官上的强刺激。取而代之以娓娓道来、中正平和的叙事风格”,这种方法论,是中国现实主义电视剧的优秀创作传统。在中国电视剧的经典长廊里,太多作品都是在平实地讲故事中,投射出我们对生活的思考,用艺术带给人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美感。
《小欢喜》的宝贵之处,便是传承了这一传统。它让人感受到“在浮躁和单一化趋向越来越严重、追风思潮越追越烈的影视艺术创作生态环境里,吹进了一股中国特色的美学风格”。这股充溢着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美感,使得三家人的小欢喜围绕着高考,折射出了新时代的大欢喜。
作者:王彦
编辑:陈晨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