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9日)20时55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遥三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准时点火升空,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准确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结果圆满,但这次飞行任务却经历了“推迟发射”的一波三折。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和挑战,航天人再一次展现了“攻坚不怕难”的优良作风和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责任担当。在长五B遥二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进轨道一个月后,成功打响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工程第二战。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发射。
中国空间站专属“快递小哥”
长七是为了满足中国空间站工程发射货运飞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货运飞船作为向空间站及空间科学实验室运送货物和推进剂等物资的使者,被亲切的称为太空中的“快递小哥”。2017年4月,长七遥二火箭成功将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时隔四年后,太空快递业务再次开通,长七再出发,将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送入太空。之后,天舟二号将与在轨运行的天和核心舱进行对接,完成燃料和物资的输送,为后续载人飞船的发射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连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长七运载火箭试验队现场01指挥员、主任设计师徐利杰说:“2年11次任务,环环相扣,就像接力赛跑,每发任务的成败都将关乎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能否顺利实施。本次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承上启下的关键之战,代表国家形象、牵动亿万人心,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130余项改进让火箭性能更优
本次任务是长七的第三次发射,距离长七遥二发射已经过去了4年,在此期间,型号队伍开展了大量的优化改进设计,不仅实现了从“零窗口”到“窄窗口”发射的技术跨越,另外还通过简化、优化箭上测量系统、优化贮箱增压设计等130余项改进,使火箭性能更优,更有利于批生产和高密度发射。
简化、优化箭上测量系统设计。删减了用于研究性的测量参数,箭上测点数量约减少三分之一,测量系统单机数量减少近一半,不仅节省了成本,也有助于提升部分关键参数的采样精度。另外,本次火箭还采用了高码率Ka频段天基测量系统,与长七遥二火箭采用的S频段测量系统相比,传输码速率提高了20余倍,实现了火箭飞行遥测全程无盲区。
优化箭上贮箱增压设计。结合前两次飞行试验结果分析,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助推器减少了一个贮箱增压气瓶,并将各模块贮箱增压压力控制带进行了优化,提升了增压气体的利用率。
将火箭助推和一级尾端、一级后过渡段由复合涂层改为普通涂层。改进后,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以一级后过渡段为例,改进后生产周期由原来的18天左右缩短到13天,为后续批量生产奠定基础。
“聚焦零窗口发射、聚焦飞行成败,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进行梳理,充分辨识设计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此外,针对其他火箭质量问题从机理上开展举一反三,确保本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徐利杰说。
未来航天发射“主力军”
长七是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基本型,以长七为基础,衍生出具备高轨发射能力的长七甲运载火箭。随着两型火箭技术方案的完善和性能的稳定,长七可逐步替代我国现役长征运载火箭有关型号,成为我国未来航天发射任务的“主力军”,执行更多的重大发射任务。除了空间站建造阶段2年4次发射任务之外,进入空间站运营阶段后,长七还将每年保持2次发射的当量。
另外,长七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论“力气”,比传统燃料的运载火箭多出一半以上,因此它不仅可以实现大型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还可以搭配上面级或者二级采用多次启动技术,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大型有效载荷或多星组网发射。
作者:记者郑蔚 通讯员陈洁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付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