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名青年代表参加。 刘畅摄
各国参赛选手以小组的形式,在接受YICGG大赛评委的指导。 刘畅摄
■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几乎所有的国内名校在制定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时,都会毫不犹豫地纳入一个关键词:全球视野。可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端国际化人才究竟如何培养?大学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做什么?即便在办学国际化程度已经颇高的国内名校,这仍然是正在探索中的问题。
不久前,2015年“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简称YICGG)暨“全球治理创新青年峰会”在米兰世博会举行。围绕“青年与食品安全创新”的主题,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参赛者需以团队形式设计全球治理方案,接受严格的评审。
跨学科知识、跨文化沟通、团队合作……这场需要综合每个选手智商和情商才能彰显团队实力的较量就像一块试金石--无论是观赛的评委、参赛学生还是观察员,每个人都对“国际化人才”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比较优秀到成为领袖,精英须关心“窗外事”
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环境生态、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等全球性的公共问题和冲突,如何通过有效的渠道和机制,维护正常国际政治的经济秩序--对具有精英意识和领袖意识的年轻一代大学生来说,这绝非和自己不相干的“窗外事”。
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大学生自主创办的专注全球治理领域的国际赛事,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起的YICGG到今年已连续举办8年。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介绍,从这一赛事创立开始,“国际视野”、“社会责任”、“创新性”就像基因一样被注入其中。
受邀出任本届YICGG大赛的评委会成员的罗马尼亚巴比什-博雅伊大学的雷布雷努·维罗妮卡(Rebreanu Veronica)教授说,比起竞赛的结果,参赛更大的意义是让一些本来已经非常优秀的青年完成看待问题的视角转化。
本次大赛有一个至今仍困扰着全人类的议题:如何解决全球食品缺乏和安全问题。按照赛事规则,每7-8名选手被随机分成一个组,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年轻人必须在72小时内,通过调研、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出全新的方案,并接受评委会的评审。在备赛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机会接受评委会成员的指导。
“为什么有些国家在仍有人民处于粮食短缺的时候,还要把一笔为数不少的金钱投入探测宇宙,这笔钱为什么不直接用来济贫?”有人说,可以倡导富人把多余的食物捐出去接济穷人。但是,每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如何保证你捐的食物被当地人接受?……当评委们在辅导各国选手研究何谓更好的粮食政策时,记者发现,他们都有一点默契:绝不给出解决问题的结论,所谓的“辅导”侧重点是开启选手们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的关注。
比起无谓的抱怨,年轻人更该行动!
让维罗妮卡教授印象非常深刻的一点是,很多选手在最初参与小组的方案讨论时,往往首先给出自己国家的粮食储备背景或捐助粮食的政策举措,至于其他国家情况如何,更坏的情况是怎样的、更好的管理是怎样的--这些往往不在他们的视线。但随着小组讨论的深入,一个可喜的变化会出现。“有的选手会乐意知道自己过去不了解的国家对待粮食短缺问题的管理措施,并从全人类的角度,去搜寻、创造更好的解决办法。”
“当今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非由于粮食不足而产生,粮食安全问题不是由于稀缺,而是由于贫困与不公”。本届YICGG的选手之一,复旦大学2015级研究生钱璟在小组里和各国的组员激烈讨论后提出了他对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新见解:在全球实现零饥饿(Zerohunger)的目标,国际粮食援助应该实施更有效的举措。比如,针对最需要的群体,要给予更多现金形式的援助,要提供没有附加条件的粮食援助。
“没有人天生就应该挨饿,没有人会对空气等环境污染问题无动于衷。可当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很多人会抱怨、或把批评的矛头对准政府管理。我们希望提醒年轻人的是,比起无谓的抱怨,你应该行动起来。比如说,用创新的思维提出一个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维罗妮卡说。
据悉,今年YICGG的参赛选手分别由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47名海外青年代表,以及来自复旦、清华、中山大学等国内9所知名高校的11名中国青年代表组成。
跨文化沟通,比书本的理论复杂多了
上外德语系大三学生徐婧也参加了比赛。这位英语和德语都说得很溜的姑娘,被分在这样一个小组:成员中除了一位中国香港地区的小伙伴外,其他选手分别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柬埔寨、伊朗。
“在我们小组中,始终希望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是一些来自欠发达国家的选手。尤其在讨论粮食短缺问题的时候,有些选手认为,基于他们遇到的实际情况比较严重,他们理应被国际社会关注。”相比之下,一些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则会不自觉地把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的视角放在已经实施的所谓“成功经验”的分享。
参加这场有点“扮家家”的小组讨论,徐婧有时甚至会感受到讨论背后的“火药味”。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沟通鸿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的视角差异,凡此种种,都在考验着她的参与、沟通和处事能力。“作为一名代表中国的选手,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来看待世界粮食问题,尤其是在小组讨论中,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口吻参与?”赛场上,有人总是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也有人遇到什么问题都点头称是,乐意附和。徐婧觉得,比赛让她找到了“感觉”:有理有据、理性客观。
其实,在前往意大利参加比赛的路上,徐婧身边一直放着一本介绍跨文化沟通理论的书。而和外国小伙伴们一起相处、合作,哪怕是发生的一些“插曲”,都让她知道,现实情况远比书里的理论复杂。
比赛时,还有个“梗”曾让徐婧难以介怀。“临近答辩时我和一些小组成员看到了最后答辩的成稿,发现组长在整合我们的意见后,把很多小伙伴提出的见解都去掉了,取而代之的仍然是他个人的意见。”这该怎么办?徐婧在“内心纠结了一阵”后选择了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组长恢复一些经团队讨论而确定的意见。
培养全球治理能力 年轻人需要成长平台
在连续第八年承办YICGG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全球治理能力已经融入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复旦国务学院院长,陈志敏坦言,就他现在接触的90后学生,“他们外语好,见过不少世面,学习也不错”,但要把这一群底子还不错的孩子培养成更高层次的人才,锤炼必不可少。
“全球治理能力,首先是一种意识--有些人只关心自己的事,有些人关心身边事、国家事,但一些和自己看似没啥关系的事情你是否愿意关注?!”在陈志敏看来,从全人类的福祉为出发点,以全球视野来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这样的意识是大学教育应该要提供给如今的年轻学子的。
全球意识并非学堂里的空谈,陈志敏说,很多时候是经历使然。“无论是我们学校还是其他的国内大学,都在努力为学生提供海外访学、交流的机会。”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对于到发达国家和地区访学,学生们大多很乐意,而对于去发展中国家访学、交流,不少年轻学子的热情就要打点折扣,有人甚至不太愿意去。这其实就是不少孩子“见过世面但缺乏全球意识”的原因。
“无论是这次的选手还是如今很多国内大学的学生,这一代年轻人打出生起就生活在阳光下--他们生活的世界里没有饥饿、贫困。”在YICGG大赛期间,复星集团副总裁、复星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李海峰观摩了各国选手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他认为,用粮食短缺问题去“难”一下这些综合素质优秀的选手,有助于发出一个善意的提醒:这一代年轻人一路成长所获得的“阳光”是前辈人辛勤付出的结果,而他们同样有责任以创新的理念和方式,造福后来人。
相关链接 超过21%YICGG选手致力于全球治理事业
“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YICGG)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发起,每年邀请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近距离交流、沟通。过去8年间总计有逾600名选手参赛,组成120余支队伍,参赛选手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的YICGG大赛由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牵头,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复星公益基金会、上海华侨基金会联合主办。
参与YICGG已经对部分选手的职业生涯发展发生了深远影响,不少选手此后开始到各大国际组织实习、就职。历届YICGG的中国参赛选手中,超过21%投身到全球治理的事业当中,过半数通过海内外深造、进入政府部门、加入NGO等多种方式,继续参与全球治理与公共事务。
选手感言 跨文化沟通,无处不在
■苏怡雨
在今年YICGG赛事筹备期间,当有人提出可以在紧张的比赛中嵌入一个 “快闪(FlashMob)”的构想时,一阵欣喜浮上我的心头。但是,接下编排FlashMob任务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竟有一连串的挑战等着我。
早在出发去米兰前,我已经提前一个月的时间准备编舞。从确定主题、选曲到做好音乐剪辑,已经是出发前夜的凌晨两点半。听着音乐,我们两个姑娘大半夜地在宿舍随配乐跳了起来:一边跳,一边还用纸笔记录下每一次舞段变奏、情节变换和副歌部分的动作与队形。直到夜深、累了,才入眠。
终于,我们到了米兰世博园比赛现场。面对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很多人用表情告诉我,对于FlashMob,他们不积极。赛程紧凑是一个客观原因。此外,舞蹈的很多动作,一时难以用英文解释清楚,加上很多选手没什么表演基础,彩排的教学异常艰难。有的选手甚至表现出负面情绪,他们觉得这样的表演很滑稽,老是缩在最后,一动不动或是敷衍地动两下。这让我很为难,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好在大部分选手还是挺积极,有人主动要求我们表演一次,他们录下来,等空余时间巩固练习。直到这时,我们的教学才明显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FlashMob当天,上午正好是选手们紧锣密鼓的个人演讲展示环节,我们没什么时间再多加练习,但是正当表演开始之时--散乱在人群中的选手,伴着音乐突然聚集在世博园中企馆前的街道上,整个队伍跳得越来越high。
表演结束回去的路上,我和一位意大利选手聊了几句才知道,原来从一开始,不少选手就反感这一环节,但其中,也有一些态度积极的选手帮着安抚他们的情绪;最后,大家都放下情绪,去享受FlashMob的刺激和快乐。不得不说,不同国度的青年人,更应该关注跨文化的沟通和思考,这一议题不但局限在学术交流上,更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怀着相互理解和配合的心意去弥补今后活动中的不足,会让YICGG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