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路120号,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一楼大厅,全新的“上海工匠馆”明天(28日)在此揭开面纱。1750平方米展馆内,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海派工匠的“匠心”。为弘扬“精益求精、严谨细致、追求完美、创造极致、攻坚克难、创新超越”的工匠精神,上海市总工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精心打造了这座“上海工匠馆”。
走进上海工匠馆,石库门风格的门柱映入眼帘,海派味道扑面而来。漫步其中,百年上海工匠的印象画卷徐徐展开。馆内分为序厅、主体部分与临展空间,其中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四个板块:开篇聚焦1843年到1949年的故事,江南制造总局等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模型,展示着近代工业在上海的萌芽。随后的1949年至1978年板块,展现了当年的“上海牌”——从用榔头敲出的第一辆凤凰牌小轿车模型,到反复钻研才推出的万吨水压机模型,以及墙上的图片资料展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78年至2012年板块中,则摆放着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等实物,体现着上海人对精致生活一以贯之的追求。走至2012年后板块,则可深切感受现代上海工匠的“硬核实力”,上海中心那最快电梯的模型被放置于展示柜中,洋山四期“无人码头”以影像形式呈现。上海工匠馆筹建工作人员陈志渊感叹:走完一遍工匠馆,便可感受百年来海派工匠文化的气息。
文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这是上海工匠馆的展示特征。参与设计的风语筑博物馆设计部主管李党告诉记者,如此搭配是为了增添吸引力,有效起到科普作用。展品之中,大约有150余件实物或模型。展品入选的标准有两条:有故事,能够体现相应时代的特色。为了寻找有故事的展品,上海工匠馆建设引入众筹理念,由各级工会收集展品、募集实物、订制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展品是从外地“赶来”的。譬如起到“镇场”作用的1515号织布机,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搜寻,最终在江苏南通一家工厂找到实物。这架3.8米长的织布机,由于太宽而无法直接运到工匠馆内,施工人员只好将织布机拆分开来,进馆后再重新装配。南通工厂的老师傅还特地来到上海,帮助组装与调试,直至一切妥当后才离开。
就在开馆前三天,上海工匠馆又收获一份“意外之喜”。市民李青得知工匠馆即将落成,将家中一台有着30多年历史的聂耳牌钢琴捐赠出来,“当年上海钢琴厂特派了一位高级调音师,我看着师傅对钢琴每个机件认真进行调整,他身上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使我感动万分。”
上海工匠馆不但有故事,而且很好玩——这里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互动装置,让观展变得更有趣。走进序厅,地面投影着一个刻有年份的时钟,用脚触碰年份“机关”,序厅里的弧形屏幕便会弹出工匠影像介绍。此外,“上海工匠铸就城市荣光”查询屏、“魔镜墙”趣味问答、5G体验等10余项互动设施都是工匠馆的亮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会有“上海工匠”不定期来到工匠馆——临展空间处开设了工匠学堂。开馆当天,花艺大师项一鸣、钳工高级技师王军等工匠都会来这里“露一手”。
作者:占悦
摄影:邢千里
编辑:周渊
责任编辑:邵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