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的进程要在网站公开,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的报告、评估信息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全国政协委员钱锋提议,高校发展也不能只有资源依赖,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
钱锋在提案中指出,“双一流”建设建立健全评估体系,科学合理评估“双一流”建设和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是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客观需要。
2018年1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编制“双一流”建设年度进展报告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对2018年度“双一流”建设进展进行全面梳理、汇报,以便及时对标建设目标,调整政策、改进管理。
钱锋认为,“双一流”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高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和科技人力资源等综合实力,但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评价、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等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方面尚显不足,形成有效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多,对全国高校综合改革的引领作用尚不显著。
而且,大部分高校局限于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学科基础设施建设、交叉中心或平台建设等,内涵建设亟需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一流学科在经过持续的资源投入后,其边际效用亟待提高,缺乏推动学科上水平的、突破性的体制机制改革举措。
也缺乏有效的过程管理与效果评估,这也导致一些高校对未来建设方向产生疑问。
他在提案中建议,要实现“双一流”建设规范化管理。建议建立专门的公开网站/网页及时公布和更新“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明确“双一流”建设中申请遴选、财政支持、过程管理、评估方案等管理办法并在网站公开;公开与“双一流”建设相关的政府及高校总结报告;公开政府及高校“双一流”建设财政资金使用情况。
信息的公开有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非“双一流”高校了解情况和后续申请,有助于加强公众对高校使用财政资金的监督。
同时,“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摈弃以往过于关注科学研究、“帽子”人才、论文专利等倾向。
“双一流”建设要打破“资源依赖”,推进关键问题改革。“双一流”建设高校不应走“资源依赖”的路径来实现简单的成果量增,而应勇于承担责任和使命,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问题上大胆改革创新,产生资源投入的叠加效应,推进大学的持续发展。政府应进一步下放办学自主权以支持高校改革,其涉及: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能力培养、交叉培养等,学科建设中的学科划分、学科评估、交叉研究等,人事制度中的分类评价改革,科研评价中研究的质和量的平衡,科研体制机制中的突破性成果形成机制等。这些都是亟待改革的关键环节。唯有此,才能产生改革和资源投入的最大效应。
作者:姜澎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