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年前‘戴口罩’入法类似,‘扫码亮码’也有了法治支撑,意味着上海的防控应急措施始终都以法律为依据。”昨天上午,《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经表决通过并施行,其中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被写入法条。
在厘清相关主体法律义务权利的同时,《决定》同时明确“最小够用”原则,即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需要。考虑到紧急就医、老人不善用智能手机等特殊情形,《决定》还授权市人民政府制定相关具体办法。
当前,本市疫情防控进入持续巩固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阶段。“有必要通过地方立法,为规范推进‘场所码’或‘数字哨兵’等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措施提供有力法治支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阎锐表示,作为本市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的综合性决定,其还将助力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推动“两张网”双向融合、相互协同,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流程再造,努力建设数字政府。
当前,超市卖场、农贸市场、便利店、药店正分阶段有序恢复营业中,在入口处配备“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实施个人疫情防控信息核验,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
针对其中政府部门、场所管理者和经营者、个人等不同主体,《决定》分别明确其对应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政府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场所管理者、经营者根据要求开展信息核验,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配合联动处置;个人应积极主动配合亮码验证等。
当信息核验成为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有市民担心,个人信息会否泄漏?对此,《决定》明确,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需要,任何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泄露。一旦违反,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走访中,市人大代表孙军也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在许多社区小店,‘一人一店’现象比较普遍,店主们普遍反映抽不出人力来验码”。
“能否将‘数字哨兵’查验码结果同步至微信或支付宝结账系统?”他建议,可将健康码的真实性、有效性作为结账的前置条件,这样一来,即便是人手不足的社区小店,也能在结账环节“留痕”,便于追踪流调,减少安全隐患。他认为,市大数据管理部门应当继续加强研究数字化管理新举措,让法条在落地环节更具实操性。
代表们认为,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至关重要,要引导市民群众自觉养成“凡进场必扫码”的好习惯,形成进入公共场所主动“扫码亮码”的好氛围。
作者:王嘉旖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