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以来,为应对传染性更高的奥密克戎病毒株,中国一直实施动态清零政策。中国的这项政策能维持多久?防疫措施如何将疫情对医疗系统的冲击降到最低?
近期,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学术带头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中国引起潜在流行所致疾病负担与医疗资源需求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于5月10日以研究长文加速预览的形式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此项研究或许可以为今后的防疫重点指明方向。
刊发于《自然医学》杂志。上海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供图
我国在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境内反弹的双重压力下,通过综合采取各种非药物干预措施(NPIs),坚持“动态清零”的防控策略。同时,加速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以构筑免疫屏障。截至4月18日,3岁以上人群中约91%完成了基础免疫,其中54%的人群完成了加强免疫。然而,当前人群免疫水平仍不足以遏制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2022年3月1日至5月9日,我国内地累计报告奥密克戎本土感染者超73万例。维持NPIs仍是当前应对奥密克戎毒株暴发、流行的重要手段。
探索可行的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策略,如何以最小的医疗负担将我国的防控从大流行遏制阶段过渡到常态阶段,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余宏杰课题组构建了新冠肺炎的随机易感-潜隐-感染-恢复-易感(SLIRS)传播动力学模型,整合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及其保护力的衰减过程、疾病进展和使用抗病毒药物等模块,基于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数据,校正了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力和疾病负担等关键参数,模拟了奥密克戎毒株输入我国引起流行后半年内所导致的疾病负担及其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探索了可将疾病负担和医疗资源需求控制在特定阈值下的“疫苗免疫+抗病毒药物+NPIs”的干预措施组合。
根据模型模拟的基线结果显示,在全国尺度上,如不采取大规模严格非药物干预措施,2022年5-7月会出现非常陡峭的流行高峰。在6个月的模拟期间,奥密克戎流行预计导致508万人次住院,267万人次入住ICU和155万死亡,对应的住院率、ICU入住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0‰、1.89‰和1.10‰。根据该基线结果显示,未接种疫苗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贡献”74.7%的死亡,这是由于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毒株后出现重症结局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而截至2022年3月18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疫苗接种率较低(约80%),仍有大约5200万老年人尚未全程接种疫苗。
研究对奥密克戎毒株对入院数、重症监护室入住数和和死亡人数的影响进行了预测。上海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供图
考虑到疫苗接种率、人口年龄结构、人群接触模式以及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地区差异,研究还以上海、山东和山西三个省市为代表,进行了模拟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在不同省市流行半年所致疾病负担差异显著,例如,在不实施大规模严格NPIs和不使用抗新冠病毒药物情况下,上海和山东的死亡率将分别为1.79‰和0.84‰。文章显示,截至2022年4月15日,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62%,加强免疫接种率38%;截至2022年3月21日,山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89%,加强免疫接种率72%。
考虑到奥密克戎毒株更高的传染力和增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尽管截至2022年3月我国人群新冠疫苗的接种率超过90%,且其中≥40%的人群完成了加强免疫,但在不采取严格措施,奥密克戎毒株一旦在我国流行,仍将造成非常严重的疾病负担和医院资源挤兑,尤其是ICU床位短缺。其中,近5200万尚未完成疫苗全程接种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贡献”74.7%的死亡。
研究人员认为,疫苗接种,尤其是对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疫苗接种;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非药物介入措施(NPIs)这三种措施非常重要。情境模拟显示,任何单项措施都无法将奥密克戎毒株的冲击降到低季节性流感以下(中国每年因此死亡人数为约8.8万人),也不足以防止疫情对医疗资源的冲击,尤其是重症救治的需求。
模拟显示,从医院床位需求来看,在采取单一类别干预措施的情境下,疫情高峰时,预计将会有157万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占用床位,这一数字少于中国现有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的床位总数(310万)。然而,疫情峰值期间重症监护室床位需求峰值,则远远超出了中国现有重症监护室床位数(6.4万张),是我国ICU床位总数的1.7-15.6倍,流行期可导致19-48天的ICU床位短缺。
研究显示,所有三类干预措施的组合可使非ICU床位需求峰值低于我国呼吸系统感染相关的床位总数,但避免ICU床位超负荷以及将死亡人数降至与季节性流感相当的水平,则需要综合采取不同类别干预措施。协同干预策略的关键在于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并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
研究结果建议,应综合采用疫苗接种、抗新冠病毒药物和NPIs三类干预措施,尤其是尽快提高60岁及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并且储备充足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以保护脆弱人群;否则,就需要维持相当强度的非药物介入措施NPIs。加强重症病例医疗救治服务体系的建设,研发保护效果更好、保护持久性更长的广谱新冠疫苗是未来防控的优先事项。
此项研究基于我国的最新参数,包括香港特区奥密克戎毒株的临床严重性和灭活疫苗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不同临床终点的真实效果,同时利用上海奥密克戎疫情早期数据校正了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播力和疾病负担等关键参数,使模拟的情境更接近我国的真实世界。该研究为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证据。
复旦大学公卫学院博士后蔡俊、2020级博士生邓晓伟和复旦大学公卫学院杨娟副教授是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双聘PI、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双聘PI余宏杰为通讯作者。此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
转载:科技日报
编辑:钱亦琛
责任编辑:范家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