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的爷爷奶奶,我收到了你们送来的油焖笋,我是拌着面条一起吃的,很好吃!谢谢你们的爱心,我也要把你们的爱心传递出去……”视频中,5岁上海小朋友孙熙源还奶声奶气,却为这则温暖了上海、宁波两座城的爱心故事续写了一份融融春意。
300多斤现挖的春天时令雷笋,经过8小时土灶亲手烤制,装瓶、封口、杀菌,制成140多瓶奉化特产油焖笋,日前同2000多箱来自宁波的援沪蔬菜一道,抵达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附带着的,还有一封动人手书。
写信的76岁老人毛佰钧儿时随父母在上海读书生活,家里6个兄弟姐妹,他是老大。1962年,毛佰钧跟着父亲离开上海回到老家溪口界岭村。临行前,他还特地去南京路上走了一圈。之后的60年,除了上世纪80年代回过一次母校闸北中学外,他再也没有回来过。但是,他的心中始终记挂着这座城市。
他的惦记,终于随信和油焖笋一道来到上海,也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了。随后,这批油焖笋也被随机放置到援沪蔬菜包里,悉数发放给了闵行区新虹街道的社区居民。但负责配送、分发的工作人员都无法确定哪些居民能收到油焖笋,“这简直就跟开盲盒一样”。
直到感谢视频的出现。孙熙源家住新虹街道,在他们收到的宁波援沪蔬菜包里,意外发现了一瓶油焖笋和“一位热爱上海的老人”的信,了解了这140多瓶手工油焖笋的故事。“老人传递的不只是一瓶笋,是来自春天的暖。”
孙熙源妈妈张吉说,“信读了好几遍,每回都会鼻酸。信很朴实,带着那一代人特殊的记忆,却句句说到心坎里。压抑了这么些日子,忽然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同住的她父母亲也都是退休老教师,很是激动,“我爸爸平时不怎么爱说话,却拿着信给我们全家人读了一遍,全家围坐在一起听。老伯特别不容易,比我爸妈年纪还要大一些,跑这么远的路,花这么长时间,把来自远方的惦记都装在了一瓶瓶油焖笋里。”
那天的午餐,全家人吃着油焖笋拌面。张吉对孩子说:“我们可以通过视频亲口谢谢这位老爷爷,是他亲手送来了爱心。”
没曾想,经过两地间的沟通交流,看到来自上海的“回信”视频后,毛佰钧也马上录了视频回应:“听了你的话,我很感动,谢谢你”。他在视频里表示,希望疫情结束后,大家能来到奉化实地品尝新鲜出炉的油焖笋。“儿子很开心,听了好几遍也舍不得放下手机。”张吉说。
老人的信
就在这两天,毛佰钧和老伴又烧制了一大锅油焖笋,期待能再送到上海。“现在家里已有七八十瓶笋,目前在烤制的还有三四十瓶。”对于手写信的走红,毛佰钧坦言,他感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善意,“感谢家里人和邻居,还有送笋到上海的爱心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一起完成了这件美好的事情。希望用小小的油焖笋,为上海人民带去春意,为抗疫加油、鼓劲”。
作者:王宛艺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