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上午10点,上海芭蕾舞团一楼排练厅琴声响起,范晓枫、吴虎生等10多位演员手扶把杆,一遍遍做着擦地和下蹲动作,团长辛丽丽在一旁打着节拍,指点动作要领……这是上海芭蕾舞团每个月末照例的基训公开课。
因为一场疫情,这堂基训课与以往有了不同:排练厅里,每个人都戴着口罩。排练厅的另一头,架起一排摄像机,上海芭蕾舞团把这堂基训公开课从线下搬到“云端”,送达万千舞蹈爱好者的眼前。“隔着屏幕都想跳舞!”“美到窒息!”闻讯赶来的网友热情地“围观”,还有粉丝跟着直播在家“排练”。
这些天,一场“云端”邀约正在上海悄然凝聚起力量。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沪上文艺界共同发起“艺起前行”主题活动,各大院团、艺术家纷纷行动,秀出独门技艺,普及专业知识,各行各业的市民也参与进来,用镜头记录身边事、感人事、有意义的事,汇聚人文关怀的暖流。截至3月2日,“艺起前行”抖音话题已发布6317个视频,播放量超8.3亿次。
同舟共济,“艺起前行”。疫情之下,上海文艺界集体“上线”,运用新载体,吸引新力量,既疏导公众情绪、宣传群防群控,又传播优秀文化,凝聚精神力量。这是一次集结,也是一次蓄力;这是一次前行,也是一次战斗;这是一次“出圈”,也是一次发现——发现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能力、运营模式的新“破阵”。
一次蓄力——在人文暖流中凝聚精神力量
“操胜券全凭志坚心齐……”上海京剧院梅派大青衣史依弘一身红衣红袜,盘坐在自家地毯上,清唱起《杜鹃山》选段,为一线战“疫”的医护人员鼓劲。看到网友留言“点歌”,史依弘又有求必应当起了“点播台”。
史依弘是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在疫情胶着的这段时间里,史依弘坚持每日上线互动,更新唱段,她还将居家练功的视频发布在抖音上。她手腕翻抖,耍出漂亮剑花,与观众相约:“春花烂漫舞台见!”网友直呼:“感受国粹的美!”
这是一条别开生面的抗“疫”战线。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特殊时期,文艺更要发挥独特作用。
经过艰苦努力,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月14日,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艺起前行”主题短视频征集活动就此展开,发出用镜头记录战“疫”动人瞬间与文艺创作的“召集令”。
“特殊时期,每个人都是战士,戏曲人也要有所作为。”上海戏曲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聚人心,扬正能量,用文艺作品凝聚更多人一起前行,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就是我们的使命。”
音乐传情,风雨同心。上海音乐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发起抗击疫情优秀公益歌曲展播。“与子同袍,前线我同去……”华山医院感染科“硬核”团队改编的一曲《唯一的可能》,拨动无数人心弦。
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黄北星、小提琴演奏员苏婷,携儿女同奏经典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四人家庭小乐队羡煞一众网友。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演奏员张凯旋则一人分饰三“角”,通过多次剪辑,和自己“合奏”出一曲《卡农》,花式演绎宅家新玩法。
更多的精彩和动人,出现在市民上传的短视频中。上海音乐学院大四学生潘成看了四川攀枝花8岁男孩的一段视频后,用5天时间完成了为这个牵挂父母的男孩写一首歌的想法,一曲《深呼吸》打动众人。
上海的新文艺群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歌曲《武汉仔》制作方是希瓜工作室,一群在上海从事创作的武汉人。歌曲《同胞兄弟》则是由上海新文艺工作者联合会主席黄豆豆带领一批新文艺工作者“云合唱”录制完成。
艺术创作必须为人民服务、为时代抒写、为英雄讴歌。疫情之下,上海文艺界没有停下脚步。这场由名团名家名演员担任先锋,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的“艺起前行”,以“互联网+文艺”的方式汇成一股人文暖流,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一次“出圈”——重新思考创作和观众的关系
这些天,对辛丽丽是一次新挑战。2月14日,上海芭蕾舞团开出抖音官方号,账号信息标注:41岁,这是从上海芭蕾舞团成立的1979年算起。
能不能吸引新粉丝?辛丽丽有些没底。和芭蕾打交道40多年的她,头一次开直播。没想到,当有些高冷神秘的芭蕾从台上走进小屏幕,一下子火了。半个月时间,上海芭蕾舞团的抖音粉丝从0涨到1.5万。几天前,“上海芭蕾舞团戴口罩复工”的视频还上了微博热搜。
辛丽丽感慨:“以前演员是把完美的、锻造完成的作品呈现给观众,现在我们走到‘云’上,让大众看到打造作品的过程,既给业余爱好者提供专业示范,也让大家进一步走近芭蕾,了解演员。再进剧场时,我想观众也会有走在一起的感觉。”
疫情让演出按下暂停键,但手不能生,头脑不能放空,线下线上“艺起前行”,让演员抖擞精神,时刻保持状态,也拉近创作和大众的距离,培育青年粉丝。沪上各大院团都保持随时上场的状态,为复工复演做好心理准备、创作准备。
创作孵化不停、剧本打磨不停、居家练功不停。上海沪剧院茅善玉、钱思剑、朱俭、王丽君等一批沪剧名家新秀入驻云端,传播“上海的声音”,吸引众多新老粉丝点赞。
媒介转换了,要求更高了,观看更近了,互动也更多了。上海昆剧团28岁的花脸演员阚鑫凭借几段展示脸谱勾画的短视频,引来一批粉丝“催更”。粉丝喜欢这位“美妆博主”,赞叹其化装手艺“行云流水”,“用时尚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聂伟看来,这是沪上文艺院团主动走出“舒适区”,给自己出考题,也是一次运营“破圈”行动。当演员和观众的距离,从舞台到观众席变为一屏之隔,对演员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历练和新鲜体验,让演员重新思考创作和观众的关系。
一次磨砺——为创作带来深刻启发和丰沛营养
“艺起前行”活动的参与热度,透露出群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需求一直旺盛。上海昆剧团组织青年骨干演员推出“云”上雅韵——“昆曲Follow Me”明星课堂;上海越剧院针对儿童观众开设越趣“云课堂”;文广演艺集团集聚旗下院团首席演员,开启“艺起前行·艺术大咖在线授课”抖音云直播……
一场战“疫”,为沪上文艺工作者试水新平台、发力新阵地提供了契机,也让院团和演艺单位意识到,线上线下需要真正实现融合,才能建构好产品供给与文化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传导机制。在聂伟看来,这也是上海文艺院团答好如何上线这道“附加题”,重建消费场景的尝试。“文化不只是在剧院中的观看传承,还应该是场景重建,在文化消费、文化分享、文化互动中传承。”
近年来,上海持续推进“一团一策”院团改革,步伐坚定。疫情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促改革、求发展“危中求机”的挑战。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说,在“演出空窗期”如何拓展剧院平台、创新演艺运营模式以及在疫后重启演艺市场,都是剧院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上海大剧院已着手创新艺术普及,强化品牌拓展,推出“在线一刻”线上课程,还在积极规划智慧剧场建设。
民营院团也在积极探索。开心麻花开设“亲子戏剧线上课程”“即兴喜剧白领视频教学”等线上项目组,与国内多家互联网视频音频头部企业沟通,深度了解线上平台的内容诉求和走向,寻求达成可持续的喜剧内容供给战略级别合作。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说:“大疫之中有大爱,也必有大举。人类的每一次苦难都孕育着创作的动力和源泉。上海的文艺工作者没有置身局外,而是将抗疫的举动摆进生活中,全身心融入抗疫的全过程,从中寻找感动,寻找震撼和共鸣。‘艺起前行’,这是一次难忘的‘四力’教育,也是一次难得的‘走基层’活动,必将为未来的创作带来深刻的启发和丰沛的营养。”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苏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