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要生活物资生产保供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主持,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杨礼胜、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孔亮和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就如何做好重要生活物资生产、储备和投放,确保市场供应安全、平稳、有序,来回答媒体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录召继续解答健康知识问题。
有记者提问:最近有媒体报道在疫情期间市场上的鲜叶菜品种少、价格高,想问一下如何解决疫情期间蔬菜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受到物流的影响,如果出现了供货不及时应该怎么办?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陈达回答如下:
为了保障重点地区的蔬菜供应,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主要指导地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产销对接。产销对接对于增加供应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主要指导地方特别是城市政府,要组织本地的蔬菜经销大户与蔬菜主产地的种植大户进行对接,签订购销协议,稳定蔬菜的供应关系,保证在应急的时候随时有菜可供、可调。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有效的做法,比如我们指导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经销大户与寿光种植大户进行产销对接,签订购销协议。
二是要用好商业的力量,也就是要发挥好生产流通企业的作用。主要是指导地方政府引导本地的流通企业适当增加商业库存,特殊时期,商业库存应该比平常时期有所增加。同时协调周边地区的生产销售企业备好备足相关的资源,以便随时调往相关城市,通过本地企业和周边地区企业的内外联动来保障供应。优化商业的力量,发挥好流通企业的积极作用,刚才商务部王司长也讲到了,发改委、商务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最近共同发起了保供稳价、持续开业的倡议,参与响应这个倡议的零售企业门店覆盖了全国大部分主要地级以上城市,为保供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三是发挥地方储备的作用。发挥关键时期的调节作用,我们主要指导部署北方大城市完善冬春蔬菜的储备制度,根据当地的产销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储备规模和储备品种,一旦市场上供应出现短缺,及时组织投放,并且通过向外部的蔬菜生产基地采购等方式及时对储备进行补充。为了保障储备连续的投放能力,这个制度建立了多年,据我们初步统计,目前北方参与冬春蔬菜储备的城市有40多个,共储有30多万吨的耐储蔬菜,这是保障保供稳价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李扬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江胜信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