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石库门,上海还有没有独具特色的民居样式?
走进本届进博会的“遇见上海”主题区,在“江南民居”展示区,就展示了石库门历史还长、如今却越来越少为人知的绞圈房。
“遇见上海”是第二届进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的一部分,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央广场。整个板块分为“石库门”“江南民居”和“上海时光”三个展示区。
复原的绞圈房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历史建筑,顾名思义,就是绞圈而建,三面或四面围合,中轴对称,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归为四合院的范畴。和普通四合院不同的是,绞圈房的三面或四面为绞接而成,彼此牵制,再加上墙倒房不倒的穿斗式屋架,房屋整体具有极强的抗风、抗震能力,从而满足沿海而居的需求,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上海先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是不是很厉害?
除了绞圈而建之外,“江南民居”两侧厢房的屋顶也有独特之处:是一种人字形的双坡屋顶。
展示区的建筑景观设计方、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相关负责人方春辉告诉记者,这是团队以上海特有的古冈身沿岸绞圈房老建筑为启发,结合展示区的空间与功能需要而做的整体建筑与风貌设计。
据《闵行报》报道,绞圈房子现在也已经很少见到。
双坡屋顶曾经在上海嘉定、宝山、闵行、浦东一带的绞圈房中非常普遍。因为这一带位于上海西部古老海岸线古冈身以东,很长时间里都直面海风海浪的侵扰以及大海带来的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这样的构造可以有效避免雨水在屋顶的堆积,同时减少外墙立面的受风面积。
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了人字形双坡屋顶这一上海民居中有别于其它江南民居的最大特征。除了功能性之外,它还成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样式,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
跟对面展示区的浙江民居比较一下——
除了复原绞圈房的样貌之外,方春辉和团队努力在108平方米建筑面积中的各个角落都尽可能呈现出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不少元素,也在这座独一无二的“江南民居”中得到体现,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乡村振兴在上海描绘出的真实画卷。
在一侧厢房的墙面上,记者就看到了一幅充满江南韵味的、由中国美术学院的画师手工绘制的水墨墙绘:氤氲的湖面上飞来两只燕子,落在一枝桃花上,一派春意盎然;而远处的小桥与岸边茅屋,则是另一番清雅悠长。
这幅墙绘其实是复制了上海奉贤吴房村的一处山墙面,如今在当地已经成为了网红打卡点。
而在连接厢房与仪门的廊墙上,则是一扇四四方方的镂空窗棂。别看只有一米见方,内里大有乾坤:窗棂四周点缀着一圈海棠图案,中间则是一只只饱满的桃子。海棠和桃子都是上海常见的花卉水果,且带着美好的寓意,因此至今在上海的不少民居中都有体现。这一面廊墙连同毛石挡墙、老旧青砖、野生花草和手绘对联。
上海人家日常生活中的江南与海派韵致,就这样扑面而来了。
一座小小的“江南民居”,就这样融汇了上海的传承与创新、开放与包容。而这又何尝不是非遗和老字号活在当下的最重要的路径呢?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遗项目,也各有精彩之处。
比如七宝皮影,很多造型独具匠心。
在整个进博会期间,“江南民居”将和“石库门”“上海时光”一起,共展示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交流应有尽有,快来打卡这些非遗和老字号,一起遇见上海,发现上海吧!
作者:邵岭
摄影:邵岭(部分图片由设计方提供)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