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指明了路径。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芯片受制于人。二是产学研结合得还不够紧密,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还存在脱节。
这就需要推行科技强国战略,在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强化核心技术攻坚,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突出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意味着科技自立自强的层次更深、范围更广、要求更高,这充分体现了大国科技的大格局。从国内来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打造更加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产业链,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的关键所在。从国际角度来说,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科技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践表明,关键核心技术都是复杂综合性技术,其研发突破非单一创新主体能够承担与完成,组建创新联合体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效组织形式。它将进一步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为企业进行跨界合作、创新生产模式提供新知识,加快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是英雄不论出处,创新不问出身,要营造机会均等、地位平等、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千方百计为科技工作者创造潜心攻关的条件,将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干扰,确保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和研发中去。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我国长期存在的难点、堵点,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创新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从而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范家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