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榨菜一口二锅头,骑着摩拜遛一遛,购物用"9块9包邮"。”这个夏天,“消费降级”成了一个新词汇。消费领域究竟在升级还是降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日前表示,“消费降级”的说法有失偏颇。当前市场出现部分大众化商品销售较好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新趋势。
有不少业内人士分析称,无论是二锅头还是榨菜抑或是团购与共享单车,它们中任何一种产品的销量提高都不足以成为“消费降级”的注解。消费者具有多样化的消费诉求与表达,其消费标的既有代表身份的奢侈品,也有实惠耐用的低价商品。评判消费升级,既要看消费内容,还要看消费方式,比如多样化电商的发展,带动了网络消费群体的扩大,满足了中小城市和乡村新的消费群体的购买需求;更要看消费观念和消费心态,共享经济等新的消费形式,反映出消费者更加理性、推崇绿色环保的消费趋势。
与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话题日渐升温,升级为公共话题,是由于大众关心消费领域中的风吹草动,关心国计民生,关心经济发展走势,更关心自己的“钱袋子”、“菜篮子”、“米袋子”。如何提振老百姓的信心,让全社会对未来更有稳定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提出“六个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预期”,名列其中,引人遐想。
如何稳预期?检视近年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很容易感受到顶层设计正在密集发力,制度安排正在连番发力。比如,9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干货颇多,一一部对应民意诉求。从确定落实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的配套措施,为广大群众减负,到决定完善政策确保创投基金税负总体不增,再到部署打造“双创”升级版,增强带动就业能力、科技创新力和产业发展活力……落点明确,就是要“引导社会预期向好”。
8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呼应民意,以制度善意提振公众预期。从部署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到决定扩大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范围,便利群众就近就医,莫不如此。企业兴,就业稳,一个细节是,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小微企业贷款,降低融资成本。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缩短贷款审批周期,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特别是建立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制度设计一旦从纸面落到地面,直接受惠的是小微企业,而这对扩大就业池显然大有裨益。
老百姓有没有明确可感的获得感,或者说究竟有多大获得感,往往取决于有无善治,取决于制度激励是否到位。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让老百姓就业更稳,让企业发展更康健,让社会发展态势向好。当制度善意不断叠加,民众就能更踏实,对未来更有良好期待。
据海关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43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9.1%。其中,出口10.34万亿元,增长5.4%;进口9.09万亿元,增长13.7%;贸易顺差1.25万亿元,收窄31.3%。应该说,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背景中,有此鲜亮数字,实属不易。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9月6日上午举行的促进民间投资有关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民间投资的内生动力比较强,有望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如此种种,皆说明我们有能力应对挑战,也有责任化危为机。
梳理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就能明白一个很基本的事实,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强调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从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再到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我们有信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表示:“今后我们只能更进一步严控政府"三公"经费,为群众、企业多减税、多让利。我多次说过,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这一表述,激荡人心,对民众信心的提升、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对全社会向好都有积极效果。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透视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我们仍有底气说,我们仍然有条件有能力应对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方面,既要看到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我们有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底子、总结的经验。只要落实中央部署,精准施策,形成政策合力,中国经济就能别有洞天,我们对未来就更有预期。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