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火种就成为火种,没有组织就建立组织。
今天,电影《1921》发布“火种”版预告片,并宣布影片将于7月1日正式上映,6月25日至27日进行全国点映,影片现已开启预售。
《1921》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黄建新监制并执导,郑大圣联合执导。影片聚焦发生在1921年前后的故事,重现了百年前波澜壮阔、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热血青年,突破国际国内黑暗势力的追踪和阻挠,克服重重困难,集聚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最新的“火种版”预告片聚焦矢志救国,为建党奔走呼号的爱国青年们。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放映现场感动观众的“李达、王会悟天台对话”片段也在预告片中出现,“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引人愤慨。“已经开始在改变了”,暗夜之中他们满腔热血地前进,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们便走出一条新路。
犹如预告片中明暗交替、彩色与黑白的混剪,百年前的中国风雨飘摇,正因为有着这样一群无畏牺牲,为信仰为革命,为国家为民族奉献出光和热、鲜血与生命的青年共产党人,让中华民族最终被光照亮。
如黄建新所言,这正是《1921》希望向当代青年观众呈现的共产党人的“心灵源动力”。
定格时代,聚焦黑暗时局下的点点微光
“火种版”预告将镜头对准当时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以黑白照片的特殊形式定格人物、还原时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迫切性与必然性。百年前,民族动荡不安、任人宰割的时代,预告片中李达一句“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直击心灵,让人唏嘘又愤懑。
陈坤饰演的陈独秀看到“五四运动”时要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口中愤懑地说着“憋屈”,即使在狱中也依然规划着出狱后的斗争;
何叔衡面对军阀粗暴地焚烧书籍而痛心,“如果读书人,不准抬头做人,是何等的悲哀”,他颤抖、哽咽的语气中满是无可奈何的愤懑。
对于百年前在踌躇前行的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下的中国共产党,便是希望。预告中,祖峰饰演的董必武一句话点明了救国之道,“我们是需要行动,但更需要一个政党,能引导行动的政党。他的诞生,才是最最有力的行动”。
“因为我们的起点一样,誓死推翻旧世界,还因为我们的理想也一样,盼望着建立新中国”,毛泽东的这句话昭示了建党成功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凭借先进的理论与坚实的群众基础站稳了脚跟,最终让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造就了今日中国的康庄大道。
更关注人物内心,回望“先辈少年时”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1921》作为开幕影片进行了首次公开放映,现场很多观众被黄轩、倪妮饰演的李达、王会悟这对革命夫妻在天台谈心的戏击中泪点。
“火种版”预告片呈现了这段场景:李达讲起以前抵制日货时的经历,发现连烧毁日货的火柴都是日本制造的,感慨偌大的中国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已经开始在改变了”,妻子王会悟安慰他,随后李达用哽咽的声音为妻子唱起了《国际歌》……民族崛起之艰辛,革命先辈之艰难,触动着今天的观众。
谁也想不到,这场感情充沛的戏,是演员黄轩和倪妮在表演时的“即兴发挥”。原来拍摄现场,黄轩说完剧本上原有的台词后,一转身便看到沉浸在感动中的倪妮浑身都在轻轻抖动,已进入角色心境的黄轩在失望、愤懑之余,仍对革命抱有信心,自然而然地哼起了鼓舞了无数无产阶级的《国际歌》。等二人回过神来,早已满面泪流。
黄建新曾表示,《1921》创作的核心是“人物”,想从人的内心去探寻先辈们救亡图存的“心灵源动力”。
因此影片中,不仅有宏大的革命信仰与爱国情怀,还致力于深挖早期共产党人的变化、成长,通过最细枝末节的人物生活细节,尽量呈现出一个真实、完整的人物性格。
比如影片对毛泽东的呈现与以往不同,因为历史上“一大”召开时的毛泽东,就是一个28岁心怀远大理想的热血救国青年。
“百年前,党的早期领导人不过是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断追问我的价值在哪里,一个国家的价值在哪里,一个民族的价值在哪里,自己和中国的未来又在哪里。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改变国家现状,让新中国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
黄建新说,这和今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是契合的。而百年前“先辈少年时”对于理想信念的追求,也能由此成为今天青年前行的最好向导。
作者:王彦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