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真人秀、娱乐综艺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意外频发,归根结底是“流量思维”“博眼球”“争出位”在左右节目制作的初衷。
当影视演艺行业高速发展,艺人连轴转,熬夜当敬业,背后不乏经纪公司在资本的诱惑下“推”了艺人一把,也是整个行业环环相扣、无法停摆的生态使然。
噩耗传来,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追我吧》时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遗憾离世,年仅35岁。医院最终宣布,他为“心源性猝死”。
逝者已矣。哀恸的同时,一条鲜活生命的代价,迫使整个行业认真审视那些以“虐星”为看点的竞技类、体能挑战类真人秀的存在。
事实上,近年来在户外跑男、挑战极限类的真人秀中,意外不在少数。据不完全统计,李晨在《奔跑吧兄弟》中眼角受伤缝针;包小柏在《星跳水立方》时发生了耳膜穿孔;《阳光大道——为你喝彩》有一名女选手闯关失败、肋骨骨折,致八级伤残;《中国星跳跃》录制时,释小龙的助手溺亡。即便室内综艺也没能幸免,张杰曾在凌晨录制《王牌对王牌》,挑战吹乒乓球时因大脑缺氧倒地,后被道具磕伤。
纵观这些付出过血泪甚至生命代价的节目,其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极致“惊险”与“刺激”。比如:无视恐高的艺人将其推入高空降速环节,组织未受专业训练的艺人或素人挑战高台跳水,训练明星钻火圈、跳悬崖、高空走钢丝,让嘉宾光脚在零下30℃的地面上行走……
“惊险与刺激”“极限与激情”不断,指向了整个娱乐类综艺生态。自2013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多档节目走红,娱乐类综艺渐渐发展成为各播出平台的“拳头产品”,是收视率、点击量的“兵家必争之地”。
有两个数据能透视出综艺的大生态。其一,仅2019年上半年,全平台已上线了141档综艺,节目一拥而上,同质化严重。其二,《2019年上半年中国综艺节目广告营销白皮书》显示,2019年上半年综艺节目广告市场规模已接近220亿元,显示出强大的“吸金力”。
为在泛滥的同类节目中突出重围,为在广告招商时获取品牌方注意力,许多真人秀与娱乐综艺都以出位的“综艺效果”“极限时刻”当卖点。于是观众看见,嘉宾的“咖位”、人气,要争;节目设置的新奇、刺激,要争;庸俗、低俗乃至恶俗的笑料,也要争。甚至,许多时候节目为了追求“极限时刻”而不关机,以期录下嘉宾被逼到绝境时的本能反应。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制造一个又一个“高能预警”的刺激场面。
当制作方的底线在“流量思维”“博眼球”“争出位”的左右下变得越来越模糊,节目早就偏离了初衷:寓教于乐只剩娱乐至死;有意思更要有意义,徒留博君一笑。
而从另一层面看,经纪公司对于各类综艺趋之若鹜的态度也很值得反思。通常来说,让旗下艺人出演一部影视作品,周期长、资金回流慢。相比之下,参与一档娱乐综艺所获的经济利益可观得多、容易得多。因而,为艺人签约参加来钱多、来钱快的娱乐综艺,是许多经纪公司的不二选择。
甚至,在资本的诱惑下,经纪公司常将营销前置、曝光率前置,在宣传期内不断将艺人推向各类“通告”。似乎行程单有多满多密集,考量着一个经纪团队的业务能力、相关明星的“红火”指数。曾经,张艺兴在录制综艺时虚脱,被其他艺人背离现场,就与他之前连轴转、连续多日每天只睡三小时,密不可分。
当平台方、制作方、经纪公司在“流量思维”和资本意识的左右下,不断将艺人拽进真人秀,影视作品里的好演员正越来越少,舞台上的好歌手、好舞者越来越少,被一个不健康综艺生态当成“摇钱树”的却越来越多。
悲剧太过沉重,一条鲜活生命理应引起各方反思——绝不该为收视率、点击量而炮制那么多有违常理的“挑战”;绝不该为多赚快跑而把艺人推向无止境的“通告”。就让他们专注于本职,在各自专业的领域发光发热吧。
作者:王彦
编辑:邵岭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