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党建军史上里程碑事件“三湾改编”为蓝本的话剧《三湾,那一夜》昨晚起亮相美琪大戏院。这部红色题材作品是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创代表剧目之一,由王宝社编剧,殷弘毅导演,王晖、王力夫等主演,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三湾,那一夜》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来到上海,受到了上海剧迷热情欢迎,昨晚的美琪大戏院几乎座无虚席。走出剧院时,不少观众交头接耳,“把一个‘会议’排演得那么精彩,有点出人意料。”殊不知,这正是主创创排的初衷,将革命历史故事通过精湛的艺术诠释,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革命历史题材不应把年轻人拒之门外。”王宝社在创作时尤其注意主旋律作品的讲述方式。“年轻人要是中途退场,我就失败了。”他说,艺术创作有责任讲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走进历史,“很多人一听到主旋律作品就是‘板起面孔教育人’,其实我们的革命历史故事可以非常精彩。”
话剧取材于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这一历史事件,聚焦于三湾那一夜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会议。剧中重点阐释的“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思想法宝。
“这段历史本身荡气回肠,发人深省。”十年前,王宝社跟随父亲去往三湾参观时,通过一位老讲解员的讲述,把那段故事深刻地印在了心中。十年间,他多次赴三湾采风,搜集素材,扎根当地体验生活,最终七易其稿完成了剧本创作。“这部戏点燃我的,是剧本提到‘士兵委员会’的建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导演殷弘毅说,专门展现这一题材的话剧作品非常少,这个主题蕴含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怎样让一个开会的场景“有意思”?殷弘毅告诉记者,“重点突出‘心理戏’”。剧中,青年毛泽东与师长余洒度层层论辩交锋。经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王晖的演绎,34岁的毛泽东形象生动传神,几场会议论辩和独白表演酣畅淋漓,挥洒有度,在表演上成功展现了毛泽东深遂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
在话剧《三湾,那一夜》中,观众重温着历史。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白雪峰说,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伟大梦想的启航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国家话剧院将《三湾,那一夜》带到上海有着特殊的意义。就是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和创新品质中吸取创作的养分和前进的力量,同时也让新创剧目接受来自“文化大码头”的上海观众的评判和检验,不断打磨提高,以精品奉献人民。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