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体育项目里,“中国女排”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已经超出了一个项目本身。
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女排、“五连冠”,到新世纪的新女排、“五连冠”,历经袁伟民、陈忠和、郎平等多位传奇教练,中国女排和中国女排精神,如同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历久弥新。
因此,当4月16日电影《中国女排》官方微博发布海报,宣布影片定档2020年大年初一时,立刻引发了巨大关注。
当一代代中国人为“中国女排”“中国女排精神”热过眼眶、流过眼泪,这样一部以“中国女排”命名的影片,已让我们等了太久。
消息公布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立刻转发了这条微博,并且表示“期待已久”。
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她说,自己经常遇到年轻人这样开始他们的对话——“我爸妈特喜欢您。”
在郎平看来,“在青年人心目中,老的中国女排更像一个传奇,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过我们打球,更没有经历过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们只是从长辈们的口中听说了老女排的故事,可能觉得既熟悉又陌生。”
那么“中国女排”和“中国女排精神”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有必要从开启辉煌的老女排“五连冠”说起。
那是郎平还被称作“铁榔头”的时候,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百业待兴,许多事情要从头开始,人们心底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1980年代初期,在世界的舞台上说起中国,能让咱们老百姓感觉提气、印象深刻的事情并不多。而中国女排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让各行各业的人们欢欣鼓舞信心倍增,同时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人民喜爱女排,为女排骄傲。时至今日,无论郎平、杨希、张蓉芳她们那代人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粉丝们对于当年五连冠的激情追忆。
那时是中国体育敞开大门、经济走向世界的时期,需要我们展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女排五次获得世界冠军,让老百姓最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人行!完全有能力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
从这一点说,女排当年的“五连冠”,对人民精神层面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了排球运动本身。那种“五连冠”的刻骨铭心,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下,老女排通过自身努力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精神,带给老百姓的特殊情感力量,激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而这,正是女排精神生根开花的沃土。
在许多人的字典里,“中国女排精神”包含着很多意思。奋力拼搏、勇攀高峰、团队精神等等,不一而足。
正是在这些精神力量的感召下,中国社会的经济建设在当时日新月异。这可能就是“女排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时代特征,也是鼓舞整个国家奋起直追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福建漳州的中国女排训练基地,导演陈可辛与陈忠和、郎平两位传奇教练座谈。
导演提到,他第一次在现场看中国女排比赛时只有16岁,但身为中华儿女的归属感、自豪感,在女排进场时让他血脉贲张。
这也使得他相信,“这些年,中国取得了许多辉煌成就,在很多领域实现了突破,但中国女排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目前,在演员方面,官方未公布任何信息。老女排“十二钗”郎平、陈招娣、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陈亚琼、曹慧英、杨希、朱玲、梁艳、张洁云、周鹿敏,以及此后冯坤、赵蕊蕊、惠若琪、张娜、朱婷等一代代名将的演员人选,甚至这些人物能不能进入影片的收录范围,都是未知数。
现在官方已公布的,只是寥寥数语:将以真实故事为背景,在长达40年的时间跨度中,展现不屈不挠的女排精神。
陈可辛说:“两个小时的电影要展现40年,要把几代闪光的人物浓缩进电影里,太困难了。”
那么在你的记忆中,哪些中国女排的瞬间曾让人热泪盈眶?在你看来,哪些中国女排的难忘时刻、难忘之人,必须在电影里呈现?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