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凤凰牌自行车、金星牌电视机、海鸥牌照相机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上海产品,进入了千万户中国普通家庭,为国人留下了难忘的集体记忆,也让“上海制造”享誉中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存方式的变化,“上海制造”经历了挫折、变革与发展,在传承经典记忆的同时,也正以积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姿态,实现着科技创新与全方位升级。人们欣喜地发现,上海制造已经跳出了传统的制造业层面,走向更高端的制造品牌。
一路走来,“上海制造”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了纪录这些经典品牌的蜕变传奇,大型纪录片《上海制造》于日前开机,共分为蜕变、重器、创智、攀登四集,预计于今年年底播出。纪录片总导演张伟说:“上海制造离不开产品、人才、品牌、产业四大部分,但纪录片呈现的不是企业风采,而是生动的发展故事。其中既有上海品牌面临的挫折、转型之痛,也有在具体案例中对经济模式、商业模式进行的深入探讨。”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上海制造》将通过标志性的品牌故事、生动鲜活的人物经历,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制造”波澜壮阔的行进历程,展现“上海制造”如何适应城市发展与时代需求,不断突破困境和瓶颈,在中国视角、全球竞争格局下的探索、传承与创新。
内容简介
第一集 蜕变
每当提到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大白兔奶糖这些饱含温度的品牌,老一辈人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无数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这些“上海制造”的产品,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因为其过硬的品质而驰名全国。本集将聚焦轻工、纺织、食品等领域上海老品牌的转型发展,呈现一个个华丽转身、走出困境的不凡蜕变。既结合历史影像资料,回顾老品牌曾经的辉煌,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更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一些老品牌进入新世纪后,如何在富有前瞻眼光的企业家引领下,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在传承优秀品牌基因和制作工艺的同时,摆脱计划经济思路,推动传统制造模式转型,从而给老品牌注入新内涵,使之焕发新活力。
第二集 重器
共和国的历史上,一件件国之重器曾经在“上海制造”中诞生,上海工程师、上海师傅们声名远扬。今天,新一代科学家、工程师及技术能手们正以其智慧、学识、技艺和雄心、毅力,承接着更为艰巨的国家重大任务。在一些领域,“上海制造”从过去只能遥望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发展到比肩世界强国,跻身世界一流。本集将聚焦大飞机、运载火箭、北斗导航、振华港机等大国重器,展现制造者们在重压之下,如何创新突破、攻艰克难的幕后故事和敬业专注、精益雕琢的匠人精神;展现各类重器生产过程中世界顶尖的科技含量、精湛高超的技艺之美,以及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迎来的新变化、新机遇、新突破。
第三集 创智
当前,国际制造业深刻变革,重振“上海制造”,需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互联网十制造业”,构建全新制造生态系统。本集将聚焦互联网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芯片、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业,反映传统“上海制造”迈向融合创智、建设世界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的努力。本集还将呈现行业标杆品牌、“独角兽”企业及领军人物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历经曲折的创业故事。
第四集 登攀
在全球制造业格局进行重塑的今天,MADE IN CHINA 正奋力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而MADE IN SHANGHAI 也将持续登攀,打造先进制造业的产业集群高地,力争成为新时代高质量、高品质的代名词。本集将着眼于一批名品、名企、名家、名园的典型个案,梳理“上海制造”未来的发展脉络。展望“上海制造”未来将如何聚集优秀人才、掌控核心技术、占据价值链高端、引领业态模式创新,力图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在中国制造乃至全球制造的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集还将探讨“上海制造”登攀升级所需的环境土壤与制度建设。
作者:王彦 张祯希
编辑:张祯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