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是一种说话结结巴巴、中断不连贯的说话异常表现,主要在儿童期发病,症状包括重复、声音延长、阻塞等。口吃通常始于2岁至6岁的儿童,4%至5%的学龄儿童可能是口吃者,1%的成年人可能患有口吃。
全球幼儿的口吃发病率约为8%至11%,其中一部分儿童有自愈可能,约25%的学龄前儿童将延续到学龄期或成人。
孩子口吃、说话结巴该怎么办?不少家长认为,口吃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口吃是一种具有生理学病因的多因素过程。口吃的原因尚不明确,通常被认为由基因及环境相互影响所致。儿童出现口吃后,可能因为无法流畅表达而被取笑、受挫,让孩子产生一定负面情绪,产生心理障碍。
此外,过度严格的家庭管教会加重孩子的口吃情况。家长尤其要注意偏敏感或完美主义的孩子,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口吃状况比较在意,这类孩子如果开始上学,可能会遇到更多挫折,也会发展出一些口吃伴随症状,比如眨眼、点头等肢体动作。如果不及时干预,当孩子对口吃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可能会产生焦虑或逃避现象。
如何对口吃的孩子进行早期干预?
■以中立位的态度去看待口吃
如果家长一直提示孩子不要这样说话,说话慢点,注意不要卡住等,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口吃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从而增加负面情绪,使口吃更加严重。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口吃,并提高与孩子的交流质量。
■家长放慢语速及处事节奏
在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应该以中等偏慢的语速与孩子交流,但也不可过慢,保证自然交流。
家长与孩子相处时的语言和态度应该“温柔而坚定”,同时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把控好交谈节奏。
■避免时间紧迫感,多给孩子回应的时间
在二孩或三孩家庭中,有口吃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另一名孩子抢话等原因,在说话时有时间紧迫感。因此,当有口吃的孩子说话时,家长尽量让其他孩子先不要抢话,认真听他说完,再开口。
■创造支持、包容的家庭环境
孩子的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当孩子认为家庭环境是支持且包容的,并不会因为口吃而产生不好影响时,会促使他往好的方向发展。
除了注意上述建议外,家长也应该找专业的语言治疗师进行专业及时的干预。口吃的孩子情况不一,应评估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此,才能让孩子更轻松地讲话,让孩子积极生活和学习。
作者:王燕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科医生)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