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疫情防控要求,除高三、高二、初三年级学生外,中小学其他年级学生继续居家在线学习至学期结束。学生居家上网课已有段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无论父母或孩子都难免会有情绪波动。疫情下的网课,父母和孩子如何“疫”起心理响应?
家长要给孩子做好引领和示范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增加内在稳定性。父母需要在孩子面前做好自律的榜样,规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合理安排时间,不沉溺于手机。
倾听孩子的心声,注意需求
当父母听不懂孩子的潜台词时,他就会发脾气。孩子经常不愿意说出他的感受和需求,父母必须不断问问自己,孩子所说的话背后到底隐藏哪些需求和感受?孩子需要认可和关注,需要信任感与知情权,需要保护和安全感,需要自己积累经验。
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告诉他家长的感受
尊重和理解都是相互的。当孩子行为不当时,可以告诉他作为父母的感受,同时必须考虑到孩子的性格,应当公正并且坚持原则。
给孩子们所需要的,而非他们想要的,这是一种智慧。作为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他们所需的一切,但绝非有求必应。孩子们想要的并非都是有益于他们成长的。
父母有时需要扮演“扫兴者”的角色,把孩子从“我想……”的状态中拎出来。孩子不会自觉进入“我必须……”的箱子里,父母必须把他们放进去,即使没兴趣,有些事情也必须要做。冲突和危机无法避免,父母必须有经受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让孩子承担更多责任
把正确和完整做完作业的责任交还给孩子。家长可以设定他应该何时完成以及花多长时间来完成,但孩子要把作业做得多整齐、完整、详细和完美,这应该让他自己决定。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自己要承担后果,不论成功或失败。家长可以随时关注情况,为孩子提供协助查阅、指出错误、与老师保持联络等帮助,但不应过于干涉。应保证孩子一定休闲娱乐的时间,但要设法阻止他过度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的基本态度是“你可以自己决定,我相信你会也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家长的信任能大大帮助孩子做出自己的决定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借由固定的仪式简化共同的生活
家长和孩子应该形成默契,让生活变得更有仪式感。如进家门要脱鞋、饭前洗手、睡前刷牙;全家人一天至少一次一起坐在餐桌边,边吃饭边聊天;让孩子将自己的床整理好、洗碗、摆餐具等;一起在家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只有当父母注意到孩子的优点,关注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自发性的关怀,同时父母也注意到自己的需求,这样正面的循环才开始转动。
作者:孔丽(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儿科医生)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文汇报资料照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