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规范开展预防性消毒?家庭消毒有哪些注意事项?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有什么讲究?
6月9日晚,“公共卫生大家谈”系列讲座第九期中,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为市民“划重点”。
常用物品要增加消毒频次
科学规范开展公共区域和重点场所的预防性清洁消毒工作,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的重要预防手段。企业、商户等可从“人、物、环境”三个层面入手,做好预防性消毒。
就人员来说,做好手卫生十分重要。朱仁义表示,随着复工复产启动,企业和商户应对洗手设施进行检查和必要的维修保养,保证水龙头等设施完好,保证洗手液和擦手纸充足。在服务台、付费处、电梯旁、餐厅、会议室门口等处,可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提醒顾客和工作人员及时做好手卫生。
对物品做好消毒,主要也是为了降低新冠病毒传入风险。对快递包裹的消毒,应按照本市的相关文件要求,统一设置货架,安排专人对接收的快递包裹外包装进行全覆盖消毒,静置半小时后再分发。
对于进入物资的消毒,则可根据来源和运输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开展风险评估。朱仁义举例说,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涉及进口冷链产品,对于这类评估后认为风险大且可以消毒的物资,不仅要对外包装开展消毒,还需要对物资本身开展消毒;对于风险大又不能消毒的物资,可通过静置一段时间的方式来消除病毒传播风险。至于评估认为风险小的物资,对外包装消毒即可。此外,经常接触物资的人员也应做好个人防护。
环境消毒,主要是通过日常的清洁消毒来降低新冠病毒环境传播的风险。朱仁义提醒,常用物品要增加消毒频次,如商务楼宇和公共场所中人员经常触碰的部分,包括门把手、扶手、电梯按钮、卫生间水龙头、便器等,根据人员接触的频次,每天消毒2-4次。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在回风口等处安装有效的消毒装置并及时清洗、消毒、更换相关部件。
市民外出备好三件套:口罩、消毒液和纸巾
眼下,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朱仁义建议,市民外出时应备好三件套:口罩、消毒液(消毒湿巾)、纸巾。
有研究显示,70%以上的传染病都会通过手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手卫生非常重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用流动水+肥皂/洗手液的方式洗手。
随着全市复工复产复市的持续推进,市民进出家庭、社区的频次也在增加,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也成了抵御病毒的重要环节。朱仁义介绍,家庭清洁消毒应遵循“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
具体而言,室内空气可采取科学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小时即可。家中物品优先使用加热煮沸、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消毒,或是按需选择适合的化学消毒剂对地面、物品等进行擦(拖)拭或浸泡消毒。
要特别提醒市民的是,消毒液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适合的浓度,并非越浓越好,否则会危害健康。对入家外卖、快递包裹,可采取无接触式收货,消毒前做好个人防护,结束后及时清洁双手。
科学规范清洁消毒,才能精准有效达到消毒效果
朱仁义专门谈到,过度消毒和无效消毒是常见的两大消毒误区。
过度消毒,简单说,就是对不需要消毒的地方采取了消毒措施。比如,对室外空气、环境进行大规模喷洒消毒,以及对人进行直接喷洒消毒等,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朱仁义建议,市民外出回家后应及时清洗双手,将外套悬挂在阳台通风处,将口罩丢弃后再次清洗双手、更换居家衣服。此外,生鲜食品也无需喷洒消毒剂,食用前采用浸泡清洗或慢速水流冲洗即可。
无效消毒,就是进行了消毒工作却未达到消毒效果,仍有传染风险。具体来说,消毒时间过短、消毒剂量不够、消毒面不均匀等,都会导致无法达到消毒效果。
还有市民咨询,能否在老人与孩子的房间中使用添加消毒剂的加湿器?对此,朱仁义明确表示,使用化学消毒剂喷雾进行预防性空气消毒不可取。“加了消毒剂的加湿器一来无法起到消毒作用,二来老人和孩子长期吸入消毒剂会对呼吸道造成健康损害。”
作者:李晨琰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