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一位特殊的患者叩开了瑞金医院心脏外科赵强主任的门诊。
47岁的藏族患者扎西措来自青海小城同仁县,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2007年因慈善项目帮助,在天津做了室间隔缺损手术,症状有所缓解。之后忙于生计,没有再随访检查。
近一年来,扎西措走走路就喘不上气,渐渐地,她在休息时也胸闷气喘。哥哥带着她去了西宁的医院,检查发现右心增大明显且收缩功能低下,三尖瓣大量返流。接诊的医生曾到上海进修,他建议道,“你的心脏病太重了,还是去上海找赵强教授,或许还有机会。”哥哥和扎西措便来到了上海瑞金医院。
“愿意也敢于冒一冒这个风险”
在瑞金医院心外科门诊,扎西措见到了瑞金医院副院长、心脏外科主任赵强教授。经过简单评估体检和问诊,扎西措被收治入院。
赵强表示,“患者情况复杂,第一次手术缓解了她的症状,但也加大了再次手术的难度。二次手术需要分离粘连,很容易损伤心脏或大血管。另外,患者右心功能低下,术后低排的可能性相当大,随之而来就是肾功能衰竭、无尿,所以围手术期风险相当大,但我们心脏外科团队愿意也敢于冒一冒这个风险。”
扎西措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到上海后,海拔高度降低很多,对她的心脏功能就会产生影响,除了手术之外,术前的呼吸锻炼、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和治疗等,都需要医生做好准备。
心脏外科陈安清主任团队接手了扎西措,经过全科讨论,医疗小组制订了详细的围术期治疗计划和手术方案,决定为扎西措再次开胸,置换目前已无法正常工作的三尖瓣。另外,考虑到扎西措只会简单的汉语,心脏外科护理团队把一些常用的交流短语通过手势教给她,比如咳嗽、咳痰等,为术后护理打好了基础。
为心脏“换一扇门”
人体心脏里有四道“门”,它们的严密把关,保证了心脏收缩时,血液朝着单向流动,而不会发生逆向流动。其中,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当三尖瓣有返流症状时,就说明“门”在开关的时候,关闭不全,使血液有返流到心房。而心脏外科医生要做的便是为扎西措的心脏再换一扇“门”。
5月26号,赵强、陈安清团队为扎西措行再次开胸体外循环下三尖瓣生物瓣膜置换+心外膜电极置入手术,麻醉科张富军主任为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保驾护航。手术团队配合默契,手术进行地稳健流畅,仔细分离黏连后,人工瓣膜置很快被植入心脏内。
术后超声和造影显示瓣膜位置良好,无返流。而后的停机过程中,张富军主任调整各种血管活性药物,使得停机过程顺利完成。术后,扎西措的心脏射血分数从45%提升到了60%,心脏又恢复了正常功能,重新跳跃起来。
术后,扎西措逐渐苏醒,但长期三尖瓣返流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以及术后大量的肺部渗出,使她无法向普通病人一样快速地脱离呼吸机的辅助。术后第四天,处在恢复期的扎西措尚未拔除气管。
一早查房时,扎西措拽着医生的衣角,打着手势指着插管,痛苦写在了她的脸上。医者仁心,赵强教授经过研判目前扎西措的临床指标、呼吸机参数,制订了高流量吸氧、Bipap面罩辅助呼吸两套罢官后供氧方案,拍了板:“患者呼吸功能恢复还是可以的,目前的氧和指数基本满意,做好准备为她拔管吧。”拔管后,配合Bipap及高流量吸氧,扎西措没有出现呼吸道并发症,平稳渡过了难关,转回了普通病房。
“我们觉得自己很受重视、很感动”
在普通病房,心脏外科护理团队特意与医院膳食科联系,为扎西措提供了高蛋白质、低盐、低脂的营养藏餐。康复科医生指导下扎西措进行术后康复,进行肺部及肢体功能锻炼,每当护士为她拍背,帮助她咳嗽咳痰时,扎西措会双手合十,微笑点头表示感谢。
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扎西措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撤除了高流量吸氧,可以自己畅快地呼吸,在家人的搀扶下也可以下地活动。
6月24日,这位来自青海的藏族患者可以出院了,怀着深深的感恩之心,她为手术医生心脏外科赵强教授、陈安清主任献上哈达。她的哥哥为医生送上写有藏文、汉语的锦旗,他一直很感谢两位主任,一直念叨着:“当时主任特意把手术安排在第一台,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受重视,我们很感动。”
中华民族一家亲,藏族同胞扎西措是幸运的,在瑞金医院,她获得了新生。
瑞金医院心脏中心联合心外科、心内科组建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心脏团队,攻坚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新技术。迄今已成功开展多种途径(经外周动脉、经心尖)微创主动脉瓣置换术、高危患者ECMO支持下急诊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微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CABG或PCI)联合经导管瓣膜置换一站式手术等多项联合手术,居国内领先水平。
作者:唐闻佳 周邦彦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丨本报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