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一年中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的转折点。中医学认为:立秋之后阳气逐渐衰弱,阴气日盛,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脑梗后遗症等疾病的患者,以及长期疲劳、生活不规律等所致的亚健康人群,由于抵抗力低下,对节气变化的适应能力明显偏弱,身体上容易产生诸多不适。我们该如何从调理体质入手,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疾病的抵御能力呢?
以冠心病的治疗为例,我们观察到冠心病病人集中表现出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的体质特点, 所以在治疗和预防过程中, 可以通过辨别体质采取:健脾补气、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治疗方法,临床治疗中辨证论治与体质辨识相结合,明辨标本正邪缓急,细察气血阴阳变化,扶正与祛邪兼顾,进一步掌握疾病的趋向性,从而改变个体对于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体质。我们认为体质的形成是由于先天基因和后天生活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并且决定着疾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是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及预后的内在因素。辨病与辨体相结合,可以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微杜渐,延缓疾病进程,尽可能减少疾病的复发。
所谓治病,是“三分治,七分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意思是告诉我们要顺应节气养生。立秋必须要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夜间为阴,故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之气。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如苹果、柠檬、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 可以收敛肺气防秋燥。
具体到个人体质:
1、气虚质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
2、血瘀质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胡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
3、痰湿质多食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等化痰理气的食物。
调畅情志对冠心病的预后也很重要。秋于五行属“金”,五情属“悲”。随着气温下降, 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也开始减缓,内敛, 一时的内分泌紊乱很容易造成情绪低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低温抑郁症”。这是因为人的机体在经历了酷暑的煎熬进入秋凉之后, 正处于生理性休整阶段,一般人都有疲倦困顿、昏昏欲睡的“秋乏”现象,医学专家称之为“情绪疲软”。有研究发现焦虑、抑郁皆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冠心病的转归产生不利影响。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尤其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诱发旧疾病。
关注“空调病”。在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早晚较凉,中午炎热,但很多地方仍然开着空调,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腹泻、伤风感冒、腰背酸痛,甚至心梗、中风等。
适度运动有利于恢复心肺功能。立秋之后身体开始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所以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要避免剧烈运动造成阳气损耗。但入秋后,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开始减弱,所以又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周身气血运行通畅以加强心肺功能。所以运动宜动静结合,顺应节气特点。如气功、五禽戏、太极拳、瑜伽等,这些运动讲求形动而心静,在力量的控制中达到一种稳定的情感状态,和缓不剧烈,静而不躁。这样既能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应秋凉,又不会导致阴津阳气的伤耗,以应秋收,从而安然度过“多事之秋”!
作者:陈兆善(上海市中医医院心病科主任医师)
编辑:储舒婷 陈孙杰(实习生)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