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如今普通医院与世界顶尖医院的距离,就是一台台质谱检测仪。这话有夸张成分,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质谱检测在医学领域“正当红”的地位。有投资人将质谱检测市场誉为“基因检测后的下一个百亿蓝海”,毕竟精准医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依靠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而这,正是质谱技术的一大本领。
质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全球顶尖医院,近年来,它也来到中国的部分大型医院,在疑难疾病诊断、精准用药等领域服务患者。不过与火热的市场相比,医生态度冷静。
“好技术最怕一窝蜂滥用。”有医生这样说。
难治高血压找到病因,肿瘤精准用药成为可能
前不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办的“第四期中山医院检验科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临床应用培训班”以及“中山医院临床质谱高级进修班”迎来报名名额又一次“被秒杀”的盛况,国内医院对掌握该技术的渴望可窥一斑。
这到底是什么技术,如何引得国内医院趋之若鹜,对患者又意味着什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举例说,在进行部分激素、药物检测时,现有检测方法难以做到精确定量或探测,质谱技术可以非常准确地检测到低浓度小分子物质,这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设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不要小看检验水平的精准度。以临床常见慢性病高血压为例,高血压里有一类继发性高血压是由醛固酮升高所致,这类患者借助质谱检测若检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相关激素水平异常,治疗将与常见高血压疗法有根本不同,有些患者甚至能通过手术彻底治愈高血压。
还有一些难治性高血压实为嗜铬细胞瘤,借助质谱检测如果检测儿茶酚胺类激素异常波动、异常增高,加上影像学定位,这类患者可获得精准诊断,实现精准治疗。
质谱技术还可用于药物监测。医生在使用肿瘤药时,多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估算药量,而今借助质谱技术能精确知道血液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减少因个体间差异药物浓度过高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过低导致的治疗失败,实现更精确给药。
“精准医疗是指医生能精准治疗或精准预防,但无论何种,医生首先要依靠精准信息进行精准诊断,检验科就承担着为医生提供精准信息的重要职责,质谱技术是能为医生提供精准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潘柏申教授告诉记者。
应用项目取舍之间,服务“患者急需”
精准检测,意味着一些原本临床上不认识的疾病将获得确诊,一些所谓的难治疾病可找到真正的病因,治疗可能迎刃而解……这对医学的发展、医疗的走向将带来难以估量的改变。
也难怪,有人毫不客气地说,如果说影像学的发展为外科插上了翅膀,那么,检验的发展为内科精准诊疗提供了“火眼金睛”。如今,质谱技术不但为内科医生提供了“火眼金睛” ,还为其插上了翅膀,可以帮助医生快速精准鉴别很多疾病。
因为认识到这层非凡意义,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开展质谱检验项目,据不完全统计,在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于临床诊疗的质谱检测项目已达400余项,包括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激素及其代谢物检测、治疗药物监测、维生素类化合物检测和微量元素检测等。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潘柏申教授 (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右)
质谱分析方法进入我国的临床应用迟于海外,却发展迅猛。中山医院是国内较早开展该前沿技术的三甲医院,2010年中山医院检验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检验专科后,2011年就开始建立质谱实验室、临床质谱平台,并进行了大量临床检测工作。
面对国外已开展的大量应用,这群“吃螃蟹者”面临一个“选择”的问题。中山医院检验科从一开始就决定:在仪器有限的情况下,先瞄准临床急需项目。
何为临床急需?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郭玮教授举例说道,嗜铬细胞瘤的术前确诊对其后续治疗、手术非常重要,术前漏诊,病人可能因为血压剧烈波动死在手术台上。无奈的是,传统的诊断方法十分有限,给医生的诊治带来巨大挑战。当中山医院检验科获得国家临床重点检验专科资助后,最先突破的就是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难题,即借助质谱技术检测儿茶酚胺类激素代谢产物的水平,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几乎达到100%,大量患者切实获益。
郭玮教授感慨,这就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上马高端技术不是“赶时髦”,区域检验中心或成趋势
自2011年始建临床质谱平台,中山医院已取得大量喜人成绩,被国内同行誉为临床质谱技术的引领者。目前,中山医院检验科开展的质谱检测项目里,20%-30%是满足上海地区乃至上海以外地区的需求。
“中国大部分大医院检验科都已经拥有或正在考虑购买质谱设备,真正为老百姓、临床医生带来帮助,面临的主要还是人才紧缺问题。”潘柏申教授感觉到质谱检测在中国“热起来了”,但他亦担心“一窝蜂赶时髦,把好技术做烂”。
由中山医院牵头编写的我国首部《液相色谱-质谱临床应用建议》已在全国推广,其中特别强调要遵循一系列要求,建立操作规程,做好质量控制,保证每一份检测结果是稳定可靠的。
潘柏申教授强调,这不仅因为质谱设备价格昂贵,好东西没用好浪费了钱财,更关键的是,检测不准确,耽误的是老百姓的病情。
其实,质谱检测人才全球都普遍缺乏,这项技术对人员要求非常高。“质谱专业技术性非常强,对操作者的知识储备要求也很高,要了解的专业知识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等众多学科。”郭玮教授提到,美国药监局(FDA)对所有检测方法采用一套标准进行难易程度评估,共七个条款,每个条款最高为3分,所有方法(生化方法、免疫方法、质谱方法等)如果都用这个标准进行评判的话,质谱检测得21满分,可窥见该技术的高性能。
简言之,并不是拥有一台质谱仪就等同于有了好的数据,而是“用好了,才能有好的数据”。当然,质谱检测也并非临床检验的“一招鲜”,现有临床检测技术有很多,它只能替代其中部分。
“这类先进的检测项目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因为这个数据出来以后对临床诊断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一直强调,每个数据背后是病人的生命,不只是一个数据。”潘柏申教授说。
本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质谱高级进修班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沃特世公司提供学术支持。
作者:唐闻佳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