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娘”是柔术运动员苗婕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作为一位36岁的单亲母亲,9岁的儿子“花生哥”就是她站上亚运赛场的信仰。今天,她仅以两分之差负于20岁的阿联酋姑娘阿斯玛·胡萨尼,屈居亚军。这枚女子柔术52公斤级银牌对苗婕、对中国队都有特殊意义,自雅加达亚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中国选手第一次站上了柔术亚运领奖台。
在萧山临浦体育馆一浪高过一浪的加油声中,苗婕知道,其中有她最在意的呼喊——“妈妈加油!”“我知道他在那里,”苗婕说,任何时候,只要儿子一句“妈妈加油”,“就可以打消我任何想要放弃的念头。”
在上午举行的三轮比赛中,苗婕都以大比分优势胜出,一路碾压挺进决赛。决赛的气氛紧张得多,5分钟倒计时开始,面对旗鼓相当的对手,苗婕在前4分钟处于优势,直到比赛还剩1分08秒时,她希望通过锁脚降服对手获胜,可是阿联酋姑娘第一时间防守成功,并通过上下位置转换得分。“差之毫厘,真的就是与金牌失之交臂。” 中国柔术队主教练吴承达赛后表示。
“我能感受到对手很紧张,但其实我更加紧张。”苗婕说,因为太想得到这块金牌,她在最后一局打得有点谨慎。“今天我真的很想为儿子争一块金牌。这几年,他一路陪我奋斗。”都说单亲妈妈带孩子辛苦,在苗婕眼中,孩子才是自己走过这段艰难旅程的力量源泉。
生长在上海的苗婕,最早被杨浦区少体校教练张斌选中学习柔道,22岁从上海市柔道队退役后,在张斌的带领下接触柔术。那是2009年,彼时,全上海市只有一家柔术馆。在接触后,苗婕发现,自己不仅擅长这项运动,而且喜欢,于是“着迷了”。苗婕甚至辞去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投入到这项新兴运动中去。但由于柔术过于小众,也难出成绩,三年后,在家人的劝说下,她走上结婚生子的传统之路。不过,有了孩子的苗婕还是离不开自己喜欢的竞技场,离婚后,她独自带着孩子前行。
“儿子从小到大都是我带的,他陪我走过了这近十年的柔术之路。”起先因为柔术参与者太少,运动收入不多,苗婕曾踏入综合格斗的八角笼中,参加ONE冠军赛等职业赛事以获得更多收入。近几年,随着柔术运动逐步在申城发展,苗婕段位不断提升,作为柔术教练的经济收入有了一定改观,“从白带到蓝带、紫带、棕带和黑带,达到黑带后,我的付出和努力相应地得到了回报。”
一年前,中国柔术国家队组队,苗婕以35岁的高龄被招入队。据吴承达介绍,柔术队要到浙江省体育学院进行封闭训练,每天训练四个小时,今年还先后赴泰国曼谷、蒙古乌兰巴托参加亚锦赛和世锦赛。“集训的日子对于男运动员来说已经很不好过了,对于女运动员更艰难,尤其对于当妈妈的女运动员,难上加难。她的一部分心分给训练,一大部分要分给孩子。”主教练吴承达告诉记者,那些日子,苗婕只能通过视频与儿子保持联络,每隔两三个月才能见上一面,“苗婕这一路走来是我们运动队中最难的,她能坚持到今天,肯定有自己的梦想,还有自己的信仰。”
“谁愿意在36岁的年龄,花一年时间在国家队,一直努力奋斗到今天?”苗婕说,这段备战的旅程艰辛且珍贵,虽然没有达成最完美的结局,但自己“已经竭尽所能地付出所有”。苗婕近期最开心的事还是与儿子有关。孩子专程为这趟亚运之旅写了一篇作文,“亚运妈妈”成了他笔下的骄傲。说起儿子,苗婕就会流露出最自然的笑容,“儿子炫耀自己有个很厉害的妈妈,这对于我是骄傲和幸福。”
如果把理想谈得更远大一些,苗婕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中国柔友坚持并发扬这个项目,“14年前,上海只有一家柔术馆,而现在,每个区基本都有四五家店,柔术运动正在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起来。”吴承达则对中国柔术的发展充满信心。他介绍,阿联酋、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柔术项目上起步早、参与人数多,而中国柔术在亚洲还处于二流水平,“不过,越来越多的柔术俱乐部诞生了,各地方协会正在举办更多比赛,运动员的后备力量也比较充沛,这次中国队在亚运会上已取得历史性突破。只要我们怀抱学习的心,不断参赛,就能很快拉近与国外队伍的差距。”
(本报杭州10月6日专电)
作者:文/吴姝 图/王竟成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