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幕式惊艳世界的数字火炬手,到田径赛场运输铁饼的机器狗,诸多“黑科技”应用于办赛各个环节,让科技与智能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闪亮标签。作为逾万名亚运注册记者的“大本营”,主媒体中心(MMC)同样充满科技元素。在各路记者忙碌工作的同时,一支来自上海的“隐形”保障团队,通过“空间+技术”赋能媒体服务,助力精彩亚运的传播。
“从前期深化设计、功能规划,到展陈搭建、网络和动力系统建设;从主新闻中心(MPC)专业媒体系统集成开发和运维,到国际广播中心(IBC)核心总控系统集成和运维,都由我们团队承担。”奔忙在MMC的各个角落,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旗下上海东方传媒技术有限公司(SMT)亚运会项目负责人凌晨表示,他与一支150人的团队已持续作战一年多,只为向媒体提供集中、便捷、高效的工作环境,以及专业化、高品质、有温度的服务。
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设在杭州博览中心,总面积5万平方米,设有序厅和四个工作厅,由MPC、IBC、综合服务区等部分组成,承载着办公、交通、餐饮、技术、商业等各类功能。“我们参与过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大型赛事的转播工作,也为同样在此举办的G20峰会打造媒体中心,所以对大型赛事活动的理解、转播制作技术能力的综合应用等比较有经验。”强大的技术背景叠加丰富的实践经验,让SMT对于媒体需求有着深入洞察。
作为MMC的核心区域,MPC是亚运信息传播的重要“枢纽”。在这片拥有400个公共席位的空间里,位于核心位置的超大屏幕是媒体获取公共信息的重要来源。“这块165平方米的黑彩晶大屏系统,能同时显示三路16比9的高清画面。我们将屏幕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直播热点赛事,左侧以九宫格的形式分屏呈现各赛区实时画面,右侧则根据媒体需求灵活调度赛事信息、场馆公告等内容。”随凌晨走入大屏背面的控制室,保障人员24小时轮班工作,在物联网智慧监测系统与MPC信号调度台前忙碌着。“这里集合了网络、动力等各项场馆运行数据,一旦发现预警能及时处理。信号切换则对应MPC大屏,高峰期有40路以上信号并发,要根据媒体需求及时切换。”
并发信号的数量,从一个侧面反映赛事密集程度。而多路转播信号通过MPC大屏呈现,让无法分身前往多个赛场的记者也能实时了解赛事战况。提供画面的同时,每个工作席位配置的音频接口,通过SMT自主研发的多通道音频发布系统,让记者用耳机即可自由选听大屏任意赛事的声音。“这样收听既方便按需选取,又不会相互影响。”凌晨表示,这套音频系统正是团队依据多年实战经验研发而成,深受使用者好评。
同样破解记者分身难题的,还有首次应用于综合性体育大赛的“云采访”系统。在MPC专门搭建出的“云采访”空间里,记者只需提前预约,即可连线协办城市的新闻中心,对参赛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低延时的“云”上对话。为了让记者不错过每一个夺金时刻,SMT团队还为MPC特别打造“彩蛋”惊喜。“每当有金牌诞生,大屏幕就会自动触发震撼的裸眼3D特效。”凌晨介绍说,“这是我们主动提出的设计,以具有科技感的方式提供重要信息,也让大家共享夺金氛围。”
在凌晨看来,除了借助硬核技术提升媒体工作效率,以不断优化的细节提升媒体体验同样是团队的追求。对定制桌椅的反复考量,在摄像台贴上参数地贴,诸多看似细枝末节的工作,都是他们用心打磨细节的体现。凌晨表示,过往积累的宝贵经验,为优化细节奠定了基础,“服务亚运的同时,我们也在继续洞察媒体需求、采集相关数据、汲取新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完善找准方向。”
(本报杭州10月4日专电)
作者:谷苗
编辑:陈海翔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