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胡节在录课
6月2日,上海市小学一、二、三年级正式返校复学。至此,上海143.5万中小学生告别居家学习,悉数回归校园。从3月2日到6月2日,整整三个月时间,汇聚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段,41个学段学科5000余节视频课的“空中课堂”让沪上中小学生真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
这5000余节视频课背后,凝结的是上海近1300名参与录制“空中课堂”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员为之默默付出数月的辛劳与汗水。
高质量的视频课大家都看到了,背后的不易,却少有人知。
12天集结的“战队”,足足奋战了4个月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徐淀芳从1月27日大年初三起,就带领整个上海教研团队进入到“战时”状态,每个人的微信、视频、邮箱几乎24小时不停,积极备战这场“停课不停学”的重大战役。
2月初,市教研室制定了《上海中小学在线教学视频课资源建设和教学实施方案》,确立“一个平台、多种终端、多个渠道”“统一课表、自主选择、双师教学”“视频授课、先录后播、适时互动”等基本原则。与此同时,三支“战队”也在加速集结。在线教学视频资源建设中心组团队,负责学科整体方案设计、工作协调和决策,具体指导备课和视频课拍摄,审查意见修改决定。教研员指导团队,负责备课指导,摄制现场把关。授课教师团队,汇集本市基础教育名师、正高级教师、骨干教师等精兵强将,负责备课、授课。
不过12天,参与“空中课堂”视频课建设的所有教师和教研员全部集结完毕。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特级、正高级等优秀骨干教师。徐淀芳坦言,2020年的这个“悠长假期”,对于所有市、区教研员以及一线老师来说,几乎都是从未有过的忙碌。直到6月初,本学期所有“空中课堂”课程录制完毕,所有人才终于舒了一口气。
多数老师,已不记得熬过多少个夜
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语文老师胡节的微信里,收藏着这样一段视频,那是5月11日,最后一堂小学语文视频课录制在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杀青”时的场景。画面中,市小学语文教研员薛峰情不自禁地走向黑板,挥笔写下“这学期空中课堂结束啦!”随之而来,是大家爽朗的笑声以及一个个V的手势。
“空中课堂”里的小学语文,共有5个年级,40个单元,427节视频课,是名副其实的“巨无霸”。作为虹口区首批参与录制的语文教师,胡节已不记得自己为此熬了多少个夜:备课、磨课、做ppt……每个课时约4000字的教案,往往都得磨上七八遍。每个字词句,都要逐字逐句反复推敲。录完的课,还要经受各种“检视”并反复修改,确保没有一个瑕疵。让胡节至今难忘的是,在第一次录课前,教研员还给胡节发来了一份“录课宝典”,里面记录着十多条该教研员之前的录课心得。“统统都是干货,这样的‘宝典’,对我们这种第一次上镜的老师,帮助非常大。”
3月的一个周五上午,胡节接到市教研员电话,说有一堂课的几个片段需要提前到当天重录一下。此时,不仅教具板贴还没来得及做,就连之前录制时穿的衣服也洗掉了。让胡节动容的是,她10岁的儿子那一刻“挺身而出”,不仅帮她换好家里的打印机油墨,用吹风机把衣服吹干,还帮她把自制板贴贴好。去现场重录完成后,生怕“节外生枝”的胡节干脆坐在现场的剪辑师身旁,一帧一帧看着他把补录的部分剪辑完,等胡节离开录制现场,已是第二天凌晨。
清河湾中学的历史老师魏运生,在录课的同时还担任着为期42天的社区抗疫志愿者。头一天去录课时,由于紧张加之准备时间不够充分,他的第一次出镜宣告失败。“当时我差点就想放弃了,还好教研员和其他老师一个劲鼓励我,帮我出主意想办法,连着好几天加班到半夜,等到第二次再去的时候,终于一次性录好了三节课。”
▲静安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王晓燕老师在录课
对低龄学生,这些吸睛妙招管用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通过电视、IPAD上视频课,能否有效吸引住他们,是视频课“成败”的关键。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的录制者之一、静安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王晓燕老师,就和同伴钱栩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只戴着帽子,充满海派特色的快乐鸟。“课程的主题就是学做快乐鸟,那我们不如干脆画一只小鸟,让孩子们跟着小鸟去体验喜怒哀乐。因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所谓的快乐,多数都是主观的体验。”
在之后的游戏单元,为了让二年级学生了解除电子游戏外的传统游戏,王晓燕还把九子游戏、翻花绳、跳房子等充满石库门气息的上海传统游戏纷纷融入到了课程中。“其实这个单元,主要就是要教会学生辨别游戏是否健康,注意游戏安全,认识传统游戏并在传统游戏上创新。引领学生体会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生活化、趣味化的一面。”
小学英语视频中,除了生动的卡通人物形象,教师团队还在课件中加入了一组醒目的图文标识,有“请你说”“请你读”“请你唱”“请你演”等,提示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按照图标展开自主性的语言表达活动。“这一组充满童趣又意思鲜明的图标,配合着授课教师有声的话语指令,贯穿始终,极大地帮助了一年级学生在新环境下自如、主动地适应课堂,参与表达,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隔空互动’。”静安区大宁国际学校秦霞老师说。
这些“管用”的背后,除了老师间的头脑风暴,更离不开市、区教研员的倾囊相授。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多数教研员身居“幕后”,但几乎每一位老师,都会反复提到各位教研员带给自己实实在在的帮助。
少了“观众”,实践内容效果竟然更好?
对着镜头上视频课,于老师们而言,最难的莫过于少了面对面的“听众”和“观众”。相比语文、数学这些坐着听就成的纯文化课,体育、音乐、劳技、艺术等需要“实践”的课,透过屏幕“隔空互动”看似更有难度。但记者采访了多位老师发现,他们从学生那得到的真实反馈,比预想要好得多。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体育老师徐江东在录课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体育老师徐江东,欣喜地看到“互动”中的孩子们在家用容量不一的矿泉水瓶,替代不同负荷的哑铃进行器械锻炼。
▲奉贤实验中学学生的艺术作业
奉贤实验中学艺术老师陈梦倩,用线上VR技术带学生们参观了几个展览馆。没想到很快就有学生用“我的世界”、手绘等多种形式搭建出了各自理想中的展览会场景并交来作业。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艺术老师陶晓阳在录课
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艺术老师陶晓阳,是北京舞蹈学院“科班”出身。在高一的艺术课中,他巧妙融入了秧歌和孔雀舞两个传统民间舞的范例,让学生看到了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课后,很多上海同学都通过互动反馈说,他们第一次从这些民族舞蹈中,发现了生活之美。”
▲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劳技老师陆坚在录课
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劳技老师陆坚发现,课堂里最多十来分钟的学生动手制作环节,到了“空中”反而没了束缚。吹泡泡机、口罩架、晾衣架……不少作品的精细程度远超陆坚想象。对此精益求精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以前在学校解剖鲫鱼,最好的条件不过能4个人解剖一条。”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生命科学老师沈苇告诉记者,通过“空中课堂”给八年级学生布置了这道作业后,学生们反响踊跃,就连平时老师眼中的“捣蛋鬼”,也纷纷发来解剖照片和视频。“有些同学的视频拍得好剪得更好,市教研员看了都忍不住要转发朋友圈。”
▲洋泾菊园实验学校学生的作品
在有限的时间,让更多毕业班学生受益
“高三的数学‘空中课堂’,我们希望让所有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明确,这节课要听点什么,达到什么层次。”大同中学数学老师张亚东告诉记者,每堂视频,他都通过几个小知识点的训练,先让学生感悟下相关知识,然后通过两三道小题目的讲解,梳理总结基础知识,最后是通过两三道典型例题突破,让学生进一步提炼思想和方法,不仅要学会怎么做,更要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松江二中副校长余方喜在录课
松江二中副校长、化学老师余方喜,为了在家录课方便,特意买一台新电脑。“起初录的时候还磕磕绊绊,但到后来都已经完全忘记自己在上视频课了。”余方喜说,希望“空中课堂”,能让全上海学生都有所得,“其实我觉得这样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很好,如果未来还能有这样一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老师们在备课之前,可以先看看视频了解下优秀的老师为什么会这么上课。相信上海各学校化学教师的整体水平会有大大提高。”
作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单元的主要设计者,华师大二附中副校长、政治老师孟祥萍清楚地知道,在高考临近的情况下,老师们所要呈现在“空中课堂”的,必须是最精准的内容。课件要精准,问题设计要精准,方法论也要精准。“在‘空中课堂’,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方法论来分析各种问题,而不只是解决眼前的一两道题目。通过集中全市优势教学资源的‘空中课堂’,我们有信心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高三学子受益。”
▲华师大二附中副校长孟祥萍在录课
在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谢忠新看来,面对屏幕所上的信息科技课,尽管少了课堂上的上机实操,教学场景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其实老师们的教学组织方式也在跟着变化:“在‘空中课堂’,相比单纯的技术层面,我们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谢忠新指出,“空中课堂”的制作,让老师间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方式。“现在很多老师都习惯在线开视频会议了,在线教研也已经慢慢普及起来。相信未来,类似“空中课堂”这样的融合式教学将成为常态,教师之间的共同协作也将成为常态。
据徐淀芳主任介绍,时至今日,尽管上海中小学生已陆续返回校园,但“空中课堂”的故事可能并未结束。他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在着手研究如何在未来继续让“空中课堂”发挥融合教育的优势,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者:王星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