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沪召开的全国托育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上海等地的“六个有”典型经验受到国家卫健委点赞,并向全国推广。有组织领导、有政策规划、有机构编制、有人才培养、有投入保障、有监督管理的“六个有”经验如何呵护“最柔软人群”?被点赞的托育“上海经验”到底有什么看点呢?
由点及面,推广“一街镇一普惠”模式
上海高度重视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工作,将其作为民生领域的重点工程。记者从推进会上获悉,上海的托育服务正按照“幼有善育”的要求,逐步从“多元参与”向“体系构建”发展。
目前,上海0-3岁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以托幼一体为主,以普惠性资源为主导。据上海市教委透露,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可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共有663家,其中举办托班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共有450所,托儿所35个,各区办早教中心11个,社会力量办托育机构167家。目前各类托育机构共提供托额2.81万个,约可满足47%有入托需求的适龄婴幼儿家庭。
这些数字背后,是上海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搭建托育服务管理架构的实践与探索。2018年4月,上海按照“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1+2”文件,建立由市教委等17个部门组成的上海市托幼工作联席会议,搭建了市、区、街镇三级联动的综合监管机制。
为扩大资源供给,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上海还以闵行区等区为试点,推行“一街镇一普惠”模式。2017年起,市妇联、市教委共同牵头开展市政府实事工程,2017年、2018年共建设了45家社区托管点,2019年建设了56个托育点,其中大多数是托幼一体的普惠性托育点。目前,全市74%的街镇有至少1个普惠性托育点。市教委表示,2020年,上海将着力推广这一模式,力争实现中心城区街镇普惠性托育点全覆盖。
多部门“破壁”,携手构建托育网
为助力家庭养育,开展科学育儿指导,上海已建立起“1+16+N”的0-3岁早期教养指导服务体系,16个区、900多个早教指导站覆盖所有街镇,为本市适龄家庭提供免费、就近的科学育儿指导。同时通过开展“育儿加油站”“亲子嘉年华”等公益活动,以及“育儿周周看”全免费公益短彩信订阅服务和“育之有道”App服务,进一步提升个性化服务质量。
健康卫生部门在协同教育部门推进科学健康育儿知识普及的同时,搭建起托育机构卫生保健、疾病防控的“守护网”。上海市卫健委协同市教委等部门发布11项幼儿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制度,明确3岁以下幼儿各类食物每日参考摄入量,推广“一托一医”工作模式。
上海在开展托育服务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最新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共有7所本科类院校和6所大专类院校开设学前教育类专业,共有在校生6597名,其中1所本科院校、3所大专院校今年新开学前教育类专业,并招生1000名。同时,依托上海开放大学系统,每年对超过5000人次的托育从业人员开展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有效支撑了各类托育机构的师资供给。
鼓励多方参与,优化托育布点结构
据悉,《上海市托育服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将于明年编制出台,将重点关注托育服务结构的优化。比如,密切关注常住人口变化,摸清不同地区的实际入托需求总量,进而合理布局,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使资源供给和实际需求相匹配。
市教委介绍,为增加普惠性托育供给,今后将要求新建幼儿园配备托班,改扩建幼儿园也要尽可能配置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增设普惠性托班,鼓励有条件的街镇举办社区普惠性托育点,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支持企事业单位在自有场地内举办托育服务机构,尽可能满足本市适龄幼儿的入托需求。
与此同时,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还将进一步形成紧密联动机制,立足社区开展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的科学育儿宣传指导服务。
今年4月,市教委等各委办局对上海托育服务市场进行了全面排摸调研,以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通过多部门发挥合力、创新服务方式,上海正为“最柔软的人群”织好、织密一张温暖的成长守护网。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