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阶段拼一拼,到了大学就轻松了;考上名牌大学,就意味着有了个好前程了……
不知不觉,这些想法被从父母的口中一点点被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于是,整个初高中阶段,补课、复习、考试,整个学习生活被父母安排得满满当当。
进了大学呢?有些人开始报复式的打游戏,有些人则干脆不再学习。问题出在了哪里?
近日,上海交大教授张新安在某次演讲中以几个故事为了讲述了核心自控力的重要性。一起来看看。
以下为演讲全文: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张新安,职业是一名大学老师,在学校里面教授管理学和心理学的课程。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所经历和观察到的一些故事,希望能够启发到大家。
在过去两年,我被抽调到大学的学生处工作,负责一些具体的行政事务。这些行政工作让我有机会接触了大量学生的案例,其中有两位同学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他们的经历都是一段悲伤的故事。
A同学来自于一个高考大省,这个省每年的高考竞争异常的激烈,全省有将近35万名考生,考生要想考入我们大学就读,需要他的成绩排名进入前1/3000,也就是说要在全省进入前120名。但是A同学在高中的成绩一路都很突出,高考成绩同样很出色,顺利进入了我们大学就读。
很多高中生会以为进入大学读书之后就会轻松下来,这是个错误的想法,在我们大学更是如此。我们大学对于在校本科生的成绩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规定,大学生每个学期的课程都会被计算平均成绩出来,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绩点分”。如果一个学期的绩点分低于1.7分,这位同学就会收到一次退学警告。如果收到两次退学警告,这位同学的学籍就会被转成“试读”状态。如果在试读学期,成绩绩点分再次低于1.7分,就会被大学取消学籍,劝其退学。
很不幸,A同学在进入我们大学读书之后,很快就收到了两次退学警告,再转入试读学期之后,成绩仍然没有达到1.7分的标准。
于是,学校按照规定对他进行了退学处理。
当退学通知书下发的时候,A同学的家长来到了我们学校,父母亲两位都是高中老师,他们一脸严肃,对于退学决定毫无异议,完全接受。A同学的父亲更是在见到他之后,一个耳光直接打在了他的脸上,连称自己的脸都被他丢光了。
他们在办完退学手续之后,就从学校离开了。
但是不久,我们学校再次收到了A同学的父亲提出的申请,希望学校能够再给A同学一次重新试读的机会。理由是A同学在退学之后被诊断出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在他们的申请中附上了医院所开具的精神疾病的证明。
B同学的经历跟A同学非常的类似,也是中学老师的孩子,也是在中学一路成绩很突出,高考考出高分,考入我们学校,也是在就读期间受到两次退学警告。
不过他的父母亲在他受到两次退学警告之后,帮他办理了休学,休学一年,希望他能够有一年的时间调整身心,以更好的状态去应对试读学期。B同学在休学期间的一个深夜,离家出走,只穿了拖鞋和睡衣,到现在也没有再回来。监控摄像最后捕捉到他的身影,是在一座大桥的桥面上。
我是在一次学校的学籍处理会议上,接触到这两位同学的案例。
这两位同学的经历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中学老师的孩子,都是高中成绩非常的突出,高考都考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高分,但是最终他们都有一个悲惨的结果。他们经历当中的这些共同点让我意识到,在这些经历下面,应该有一些规律性的原因在起作用。
大约有7%的我们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会在他们四年大学生涯里面,收到过至少一次退学警告。对于这7%的同学,我仔细检查了他们的背景和求学的经历,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跟A同学、B同学有相似之处。
为什么在高中时期成绩如此突出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后难以适应大学的挑战,甚至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业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答案可能会有一点让大家感觉意外。这是因为他们在高中所取得的成绩,不是他们的努力和他们素质的结果,而是外界因素。比如家庭的帮扶和压力的结果。换句话讲,这些同学他们虽然具备了进入大学读书的资格,但是不具备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也不具备完成大学学业的素质。这些同学的经历,让我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够跟大家分享。
我们很多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会把孩子能够升入名牌大学,作为最终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整个家庭会不遗余力,倾尽所有,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各种各样的帮助。当孩子的进展不如人意的时候,家长很容易把压力传导到孩子身上,对孩子进行指责,甚至辱骂。
在这些家长的努力之下,孩子就像被推着,甚至被扛着向前走。他们确实可能因此取得不错的成绩,能够进入好的中学,甚至好的大学读书。
进入好的大学读书是重要的,但是对于孩子的发展来讲,把进入好的大学作为最终的目标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一生很长,即便进入名牌大学读书,这仍然是努力的起点,而不是成功的终点。而反过来,当初家庭为了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学,所做的各种帮扶,给孩子的各种压力,对孩子进行了指责辱虐,可能会对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心理建设带来负面的影响。
有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叫做“核心自我评价”。它指的是一个人从根本上觉得自己怎么样?我们从根本上觉得自己怎么样?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叫自尊,指的是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值得不值得被人尊重;
第二个叫整体自我效能,指的是我们觉得自己做事情,有没有能力能够把这个事情做成?
第三个叫控制源,指的是一个人觉得成功来自于什么地方?假如说一个人认为成功来自于自己的努力,这叫做内控型人格;反过来,如果认为成功来自于外界因素,而不是自身的努力,这叫外控型人格;
第四个叫情绪稳定,当我们在面对那些不如意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心态来去应对这些挑战。
核心自我评价这四个组成部分,都跟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
如果我们在望子成龙心态的作用下,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在行为方式上,用指责、用辱虐的方式来去推着孩子、扛着孩子向前走。孩子很难觉得自己值得被人尊重,也很难觉得自己有信心能够把事情做成。他也会觉得自己的努力不一定能够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家长的帮扶。在跟家长不断负的面情绪互动中,孩子也很容易养成情绪不稳定的性格。
核心自我评价不高的孩子,在小学、中学可能成绩不会因此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小学、中学,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并不难,只要把几门功课翻来覆去做得足够熟练,考出一个好的分数就可以了。即便孩子的核心自我评价不高,在家长各种各样的帮扶和压力之下,这些孩子仍然可能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但是他们进入大学之后,核心自我评价不高,会让他们更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这是因为在大学,他要面对各种各样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他在高中没有遇到过,甚至没有想到过。比如他要修读更多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难度会比高中课程难得多,而且修读这些课程给予的时间也很短,不像高中三年可以只学几门课,他每个学期都要去学新课。同时孩子也需要应对各种各样人际关系的挑战,在高中的时候,人际关系环境是简单的,但是在大学他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同时他要照顾好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挑战,如果孩子的核心自我评价不高,他们很容易茫然无措。如果进展不顺,就很容易产生挫折。在这些挫折的作用下,他们的心理很容易产生创伤。如果心理创伤不能够被及时地发现和干预,就会带来我们难以预料的结果。
希望这些故事和这些反思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能够帮助我们在跟孩子共处的时候,用更为长远的眼光,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合理的支持。谢谢大家。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T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