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间,川沙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接力培养了四代教师,他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川沙,谱写出不间断的师生情缘。
1977级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陈忠新,1982年2月毕业后到川沙中学工作,培养1984届川沙中学的吴骏德考入了上海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
吴骏德1989年毕业回母校川沙中学任教,培养1995届川沙中学毕业生龚瑞华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
龚瑞华1999年毕业回川沙中学任数学老师,培养2011届的石小洁考入上海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
如今,石小洁也成为了川沙中学南校的英语教师——这读来仿佛顺口溜,但却是川沙中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四代师生的奇缘。
今年教师节前夕,四位曾经的师生,如今的同事又回到上海市川沙中学,共叙师生缘、共话育人路。
▲四代上师大川沙师生回到熟悉的母校,从左到右:陈忠新、吴骏德、石小洁、龚瑞华。
把第一届学生当“试验品”,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从教的种子
陈忠新从上师大一毕业就进入川沙中学任英语老师,吴骏德是他教的第一届学生,他也是吴骏德的班主任,陈忠新开玩笑地说:“他们是当年我这个新老师的教学‘试验品’”。
年龄相仿的师生感情极好,吴骏德回忆道:“每张试卷的每一道题,陈老师都是自己先做一遍再来给我们讲”。昨天,第一次听到学生对自己赞美的陈忠新说;“这是从事教师工作最起码的责任心”。
当年的本科录取率很低,送考时陈忠新对吴骏德和他的同学们千叮万嘱:“千万不要提前交卷,做完仔细检查几遍都不嫌多”。
事与愿违,英语考试离结束还有半小时就陆续有同学走出了考场,很多人都提前十几分钟交卷。看到那么多学生提早出来,陈忠新急坏了,他拉住每个出来的学生问:“是不是题目太难就索性放弃了?”结果是因为陈忠新平时出色的教学,所以他的学生游刃有余。
当年,吴骏德所在的文科班大部分人都考上了本科,还有两个考上了复旦大学,这也成为川沙中学历史罕见的好成绩。受陈忠新这位班主任的影响,很多学生立志成为老师并填报了师范专业或院校。多年后,这个班上走出了近十位英语老师。
今年,在川沙中学工作了38年的陈忠新正式退休了,作为惊喜和告别礼物,全校师生悄悄为他策划制作了一个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视频。陈忠新说:“在近四十年的教师岗位上,虽然物质上不富裕,但我的精神上很富足”。
用爱心带领一个成绩普通的班级成为上海市三好集体,打赢了新“渡江战役”
吴骏德从上师大毕业后回到母校川沙中学任教,他的学生龚瑞华是班上的卫生委员。龚瑞华初中时是班长,到高中成了卫生委员,心理其实有不小的落差。她说:“有时候做的不好,吴老师也不批评我,总是以鼓励为主”。
当龚瑞华成为老师后,她才体会到吴骏德当年的良苦用心:“原来班级卫生搞不好班主任会被扣钱,所以卫生委员要非常细致有责任心,当时老师是很信任我才让我做的”。龚瑞华回忆说:“吴老师上课风趣幽默,他的思政课总是充满笑声。他总是从身边事入手,用学校里、同学间甚至自家事举例,从小事里启发同学们思考应该怎么做”。
90年代,上海的本科院校基本都在浦西,于是,浦东川沙的班主任吴骏德和同学们,立志要从高一到高三发起一场新的“渡江战役”。吴骏德带的这个班在高一时成绩还处于年级中下游,而高考则是学校成绩最好的两个班之一,80%以上的学生读了本科。
当时通讯不发达,毕业几年之后,龚瑞华和同学们返校聚会时,才得知原来他们班在毕业后被评选上了上海市三好集体。
“等我从上师大毕业回母校做了数学老师后,就和吴骏德老师成为了同事。”龚瑞华说,“我仍然常常向吴老师请教,他总能举重若轻地指点我”。
作业本上小小的叉和生日祝福让学生将老师作为自己的成长标杆
石小洁当年读高中时,数学成绩不好,但她却对数学老师龚瑞华印象深刻:“当时我做错的题目很多,但龚老师总是把叉打得很小,勾打得大大的,后来我当老师后知道了,细心的她在保护我们的自尊心”。
石小洁回忆说:“第一节数学课上,她让每个同学写下自己的生日,当时大家不知道是为什么。后来,每到一个同学生日,大家都会在作业本上发现老师的生日祝福”。
当时的石小洁就立志,将来也要成为龚瑞华老师这样认真而有爱的老师。果不其然,2015年石小洁从上师大毕业后回到母校任英语老师。她今年带教川沙中学南校的毕业班,同样一丝不苟地为每个学生细致规划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从陈忠新、吴骏德、龚瑞华到石小洁,四位上师大人接力不断、先后在川沙中学任教,将自己的老师对教育的热爱薪火相传,书写了四代师生传承的教育奇缘,未来这场教育的接力或许将绵延更多代。
作者:储舒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