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名师工作室围绕“开眼界、搭平台、带队伍”的建设目标,整合艺术名师的社会资源,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打开新思路
沪语沪剧成为校园文化新的风向标,目前,全市有10所学校创立相关社团,沪语沪剧传承讲座超过50场……这只是沪上中小学文化艺术活动的一个侧影。
近日,立德树人,美育先行——上海市首期中小学文化艺术名师工作室总结展示活动在杨浦区少年宫举行。来自喻荣军戏剧创作工作室、徐伯涛沪语沪剧推广工作室、金炜表演艺术工作室、陈光辉陶艺工作室和李涛中国诗词唱诵工作室的五位主持人,展示出丰富的美育活动在沪上中小学蓬勃发展的面貌。
以多彩汇演绽放艺术之花
作为上海文教结合项目之一,首期市中小学文化艺术名师工作室启动于2017年3月,综合考虑项目的紧缺性、成熟度、推广度等因素,最终遴选出喻荣军戏剧创作工作室、徐伯涛沪语沪剧推广工作室、金炜表演艺术工作室、陈光辉陶艺工作室和李涛中国诗词唱诵工作室等五个艺术名师工作室。
两年以来,五个名师工作室围绕“开眼界、搭平台、带队伍”的建设目标,整合艺术名师的社会资源,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打开新思路;设计策划学生品牌活动,为中小学生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开展艺术骨干教师培训,为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拓展发展空间。
例如,喻荣军戏剧创作工作室为来自全市18所中小学的18位老师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戏剧教育培训,开展课本剧编创、示范课、戏剧教育方法国际大师课及演出制作课程共54课时;进行初中阶段课本剧创作教材编写(包含10个课本剧剧本),编创示范2部课本剧及演出;组织优秀戏剧作品鉴赏与观摩活动,共7次。“学员们坚持在课余时间上课,并将戏剧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回学校课堂,令人敬佩。戏剧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会陪伴孩子们的一生,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努力让更广泛的师生享受戏剧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戏剧创作工作室主持人喻荣军在舞台上感慨道。
李涛中国诗词唱诵名师工作室迄今为止已多次参演合唱比赛、专题音乐会等活动,与二十所学校进行校园古诗词唱诵教材编写与排演项,参与师生人数由800人增加到1000人;进行了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媒体推广(公众号、新闻媒体、H5等自媒体、喜马拉雅等);2018年在喜马拉雅FM平台制作的频道《涛声·胡笳十八拍》关注粉丝15.5万,订阅量15.69万,播放量29.4万余,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上海市首期中小学文化艺术名师工作室总结展示活动 (采访对象供图)
以传承创新孕育美育之果
教育的本质是造就真善美之人,美育是其中不容忽视的关键性任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自古就重视美育。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截至目前,上海市中小学文化艺术名师工作室已增加至7个,累计学员人数达128名。陈白桦舞蹈创作工作室、李佩红戏曲艺术工作室的全新加入,进一步扩大了优秀师资队伍和文艺创作能力。
在机制建设上,各名师工作室身体力行地奋斗在教育一线,不仅传承和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开拓和创新。
正如沪语沪剧推广工作室的徐伯涛老师所言:“带领学员们传承沪语之“根”,用沪语演唱唐诗,既可推广沪语,又可传承沪剧,还能弘扬诗词文化,一举多得。”
中国诗词唱诵工作室主持人李涛老师也强调了工作中的传承与创新:“诗词文化是民族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更应发挥更大的功能,我们用现代的编曲赋予传统古诗词全新的解读与诠释,希望借此让更多孩子真正喜欢上我们的诗词文化。”
本次展示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教结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和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联合主办。
作者:张鹏
编辑:金晚霞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