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音乐素养测评中,4万5千名中小学生唱音乐教材上的歌容易走调,音准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小学生只有40%,音准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中学生只占35%。这是教育部最新发布的艺术学习质量监测报告中透露的消息。虽然最终测评认为,八成学生能够基本完整、流畅、速度稳定地唱完整首歌曲,但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仍然引发了学者们关注。今天,在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探讨的共同话题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让他们能够真正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唱流行歌曲从来不走调,音乐课上教的歌没几首唱得好
据透露,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测评中心在全国进行的艺术学业质量测评,主要是通过测评中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和唱歌技能的情况,来测评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全国共抽样15万中小学生通过听音乐,来检测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抽样3万3千多中小学生测试音乐教育中唱歌的水平。
测评数据显示,通过听来鉴赏音乐,学生的表现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检测学生唱歌的音准,情况却更令人担忧。
孩子们唱歌为什么音准不好?有专家在老师中进行了大量调研,发现学生在唱流行歌曲时并不走调,只有唱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时才走音严重。但是,业内人士介绍称,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曾经也编入过流行歌曲,不管是周杰伦还是邓丽君的歌曲,只要一编入教材,再流畅动听的歌曲,学生的音准也立刻不行了。
究其原因,一位长期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的话道出了原因:“流行歌曲,学生是听会的,而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学生是学会的。”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吴斌直言:“问题就在教上。”
因为学校上音乐课教学生唱歌时,注重的是传授歌曲知识、节奏,歌曲往往被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歌曲本身则被肢解成一段一段,一节课教上几行,当学生学会整首歌时,说不定已经一个月过去了。“老师总是觉得,不这样就不叫教学,但是,音乐本身就是要教会缺少对乐曲的完整体验,怎么可能唱歌不走音?”
在昨天的论坛上,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音乐教育系的系主任米歇尔·罗宾逊说,即使在美国,音乐老师也会照本宣科地上课。但是音乐学科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创造性,教学应该是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而不是要达成某种目标,比如知道了某个知识。
如果到了成年,唱歌还老走调,科学家则认为这可能是天生没进化好
但是,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唱歌老是唱不准,是没有发育好。而如果成年了唱歌还是仍然跑调,那就是没有进化好了。
喉咙是由一组复杂的相互联系的肌肉控制的,一块肌肉要升降音调时,还得仰赖于其他肌肉的表现。而肌肉使用过度会疲劳,它们也会随着我们成长、学习和变老而改变。
研究黑猩猩、大猩猩和红毛猩猩的交流会发现,猿类用嗓音能做的事情超乎我们想象,但还是远远不及人类发音的技巧和丰富多样。这表明人类使用声音的技巧是在我们祖先和其他猿类分家后演化出来的。这些研究还告诉我们,操控嘴唇的能力演化得更早。
所以人类唱歌会跑调,也许给演化的时间太少,以至于它们来不及给喉咙调好音;也可能是喉咙刚调到让我们多数人能够好好讲话,假如还要求唱得好,那还需要点时间。
更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唱歌老跑调,五音不全的人可能对人的情绪感知同样不够敏感。美国科学院院刊曾经刊登研究结果显示,科学家发现五音不全者不太能准确地判断96个旨在唤起幸福、压抑、恐惧、刺激、悲伤的情感表达的口语短语。而五音不全不仅限于音乐,它还支持了达尔文的理论,即情感沟通是音乐和语音之间的一个根本联系,并反映了他们的共同起源。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都是针对成年人的,而非青少年。
作者:姜澎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张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