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亲手打造一个钉子都不需要的木锁,真是太神奇了!”来自印度尼西亚伊卡坦质量测量公司的比利·安东尼·列惊叹。本周在沪开幕的上海城建职业学院2018“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研修班,创新推出城建教育品牌“鲁班学堂”,打造传播中国建造文化与标准的品牌与新模式。
今天上午,在上海建筑工程学校精细木工实训室里,检查尺寸、手工锯切、凿削、打磨、拼装,比利·安东尼·列与同伴们一起,亲手体验中国精细木工作品“鲁班锁”的制作过程。不用钉子和绳子,仅用自身结构连接支撑,结构却异常牢固,由鲁班发明的中国榫卯结构,是古代中国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装置。
比利·安东尼·列的祖父母都是福建人,作为印尼华侨,他却没有听过“鲁班”之名,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了解,也不过是爷爷小时候讲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结构的物件,除了觉得制作过程很有趣,我还为我们祖先感到自豪。2000多年前就能制作出这样的结构,简直难以想象。”
▲比利·安东尼·列
据了解,来自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7位学员参加了本次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国际人才研修班”,其中不少学员是当地主管基础设施建设的官员、高校建造专业的教师、大型建造企业的技术骨干等。
本届研修班在第一届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模式,揭牌启动了“鲁班学堂”。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禇敏介绍,“鲁班学堂”打造了4大课程模块:鲁班文化、鲁班技艺、鲁班标准、鲁班智造。“鲁班文化”侧重于展示中国古代建工作品;“鲁班技艺“侧重于组织学员动手实践体验中国建造技艺;”鲁班标准“则以中国建造业最高奖项‘鲁班奖’作品为代表,展示中国建造的最新标准;“鲁班智造”着重探索智能建造新技术,体现前瞻性和引领性。
“这次回去,我有太多的东西要和同学们分享了。”来自印尼大学的土木工程系讲师阿优米·蒂塔·拉拉萨提谈起这几天的经历,颇为兴奋,“从建筑工地的规划,到绿色理念建筑的衡量标准,从交互性学习的优势,再到挖掘传承传统技能……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给了我太多的惊喜。”
▲阿优米·蒂塔·拉拉萨提
据研修班班主任陈志娟介绍,这次活动以上午理论学习、下午组织相应实践活动为上课模式,将上海的城市规划、中国的“鲁班标准”“鲁班技艺”渗透在寓教于乐中。
在为期两周的研修班学习期间,学员们将实地考察中国古长城、上海豫园等,领略中国传统建造中的“鲁班文化”;动手做一把鲁班锁,体验“鲁班技艺”;分析研究鸟巢、水立方等建筑作品,学习中国当代建造高水平的“鲁班标准”;观摩上海中心大厦、数字建筑展等,了解“鲁班智造”的前沿技术。
据了解,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建造文化的品牌,“鲁班学堂”将通过4大模块的课程建设,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合作,比如招收留学生、联合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等。同时,“鲁班学堂”还有望打造成为对内开展城建专业“通识教育”的品牌。
作者:郝梦夷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李雪林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