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党百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可以说,中国西部地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是党带领人民走向富裕和幸福的一个缩影。为了向人们生动呈现国家复兴的图景,30年前,一位艺术家开启了西行漫记,他边走边想边画,不懈地用画笔记录着中国西部的变化,足迹遍及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眼下正在举办的“陈航山水画展”是其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对西部山水创作的一次启示性思考。
本次展览汇集陈航1991年至2021年以来西部山水写生、创作、速写作品近百余件,并清晰的展示出其理论构建与绘画探索:1991年入藏至2000年,他开始传统书画理法研究与探讨,以西藏、青海、敦煌、新疆、川藏写生实践与探索;至2005年,完成《功夫论》研究与写作,直面自然,以线性表达为主体的水墨探索。至2010年,以“从线性水墨到全因素水墨:笔墨为主体的现实物境表达”“去题材化,拓宽题材疆域,以新的母题涉猎推动笔墨语汇的非经验尝试”“硬笔线性向焦墨性的学理转化-笔墨中笔的核心价值构建”为主要研究方向。至2015年, “以焦墨线性为主体的绘画探索”“从书画齐理到一笔画”为研究方向;至2019年,“书画相生的绘画铺陈”“绘画与书法的相互依存”“焦墨、水墨、彩墨之探讨”“写意诀”“笔墨诀”“西极六境”为主要方向;至2021年,绘画方法论之探讨。
而支撑陈航在描绘中国西部中不断探索的,是他对于西部热烈且持久的情感。正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在《西行漫记——陈航山水画集》序言中所述,“本土西行热”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很多艺术家前往西部,用画笔描绘这里的绮丽和壮美。但由于“本土西行”的过程十分艰苦,很多人没能坚持很久,像陈航这样三十年如一日的凤毛麟角。在黄宗贤看来,这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自觉和使命担当的生动体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大利认为,中国西部独特的生态环境所展示出的个性和意义,能够触动艺术家最敏感的神经,能启迪艺术家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宇宙的叩问,从而迸发出巨大的创作激情,陈航的艺术即是如此。“他是以虔诚的心态去面对西部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而且数十年不辍。赤子之心,大约就是这个样子。”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罗中立说,陈航30年的坚守,关键是他找到了用焦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中国西部,表现出了西部的苍茫和高远,西部的山水就是这种精神气质。“陈航是一路绘画一路思考,执着地扎根在西部山山水水。他对西部的热爱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变成他生命和艺术人生的故土,在这个故土里面他几十年耕耘下来,他是有收获的,也变成他艺术人生的一种生活的方式,我们从绘画的角度来看特别有共鸣。”
有一种观点说,有个性的画不一定是好画,但是好画一定有个性。甘肃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宝堂认为,陈航是一个有个性的好画家,他的作品形式感很强,总体上是介于写实和写意之间,重视造型也有很强的造型能力,但又不拘泥于具体的形象。作品很夸张,但是又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把握得非常好,特别重视画面的构成,有一种内在的构成的力量和美感。
在四川美术学院教授、重庆市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凌承纬眼中,情怀对艺术家很重要,“如果你的情怀是大情怀,他就会得到人民的欢迎,得到美术史论界的欢迎。”而陈航丰富、温暖的人文情怀,积淀在了他对大自然、大西北土地、大西北人民的描摹中。
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马刚认为,陈航的作品具有思考性、实践性以及文献性的特点,倾注了他对西部的深切关注和对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新的样式和语言图式的探索。这无论对于美术整体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还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都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作者:李婷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