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创意写作在国内一批高校中呈蓬勃之势,培育壮大文学新人成为业内关心话题。其中,上海一直是“创意写作”学科实践与探索的重镇,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都已成立创意写作专业。随着出版、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发展,日益庞大的文化市场对创意写作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但与此同时,创意写作人才的巨大缺口,也成了当下文创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
如何激活更多创意写手的活力?今天,“何建明中国创意写作奖”在上海设立启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何建明观察到,中国文学写作近年来面临很大变化,包括文体的变化在小说、诗歌和纪实类创作中都有体现。“光是纪实类创作,就分支出了报告文学、非虚构、传记等新形态,不少作家同行也在调整写作形态。这种变化和文体的多样化、新发展,归根起来就是作家们探索新的创作方法,都是在进行创意性的写作。”
随着文学新文体、新形态的层出不穷,阅读形式与新媒体媒介的更新迭代,使得创意写作与传统的文学写作区别开来并逐渐脱颖而出。基于强烈的现实关怀,“何建明中国创意写作奖”正是面向当下中国文学写作的种种变化与挑战,是新时代中国创意写作学科发展与创作探索迈向新阶段的重要实践,将分设“作品创作奖”“新锐作家奖”“创意写作理论奖”。
不少作家也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投入到“创意写作”实践潮流中来。何建明注意到,张炜、刘醒龙等小说家的新作,从取材到表达形式,都与传统的小说差异很大,在向创意写作靠近。“可以看到,创意写作实践已然体现在作家们的创作过程之中,中国创意写作的发展方兴未艾。”他说。
虽然早在1897年爱荷华大学就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课,培养出了一批“科班出身”的作家,但国内“写作可不可教”话题一直备受热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意写作在中国高校落地生根的十余年,从寂寂无闻到如今上百所高校建立起相关学科体系,写作这一概念正被重新激活,觅得更多发展空间。比如,2009年国内首家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在上海大学成立,不仅培养作家,更着力于为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广告、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打造“人才蓄水池”。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会长、上海大学创意写作学科带头人葛红兵谈到,专业奖项的设立,有助于上海大学与何建明上海文学研究院吸收各方优质资源,进行跨界开拓,发挥平台的最大效应。
当代文学不仅仅是作家的个人事业,也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影视等其他文化艺术样式的前文本。将“创意”置于“写作”之前,正是尝试着更多的方式去“写作”,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讲故事的方式。而创意写作打造复合型、创造型写手,恰满足呼应了文学艺术及文创产业发展的需求与趋势。
40余年来,何建明创作了《浦东史诗》《第一时间》《革命者》《上海表情》《可爱的共和国人》等50余部报告文学长篇作品。回望创作轨迹,“一座城市、一位模范、一段历史……都可以有无穷的讲述方式。怎么写到位、写出彩、写出新意?这也是我作为纪实文学老兵需直面的新挑战。”他期待,未来更多写作者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加入创意写作行列,面向时代和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
作者/摄: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