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长的烦恼与十年之痒狭路相逢,当“二胎”成为很多中国家庭的选择,孩子和父母能否从容地面对各自生活的变化?昨晚,尔多出品的原创音乐剧《阿兔酱紫》在上海大剧院别克·中剧场开启首演,台上的演员都是10至15岁的孩子,他们的投入、专业与热忱不仅保证了整台剧目的完整呈现,也让台下观众跟着一起笑、一起哭和一起思考。它不仅是写给青春期的“通关密语”,也是写给中年父母的一封共情函,让大人和孩子都有收获。
故事里,阴差阳错的一只兔子,歪打正着地引发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地震。七年级女生为了维护自己“大宝”的独立和尊严,策划了一场自赎式的连环计划。事业低谷的爸爸、带二宝远离职场的妈妈,都在手足无措的“家庭烦恼”里重新找回生活的本色。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但创作者、导演张忱婷并没有把它写成童话,“这才是人生的真相,孤独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孤独感困住了这个故事中的每个人。母亲全力付出的同时,在不断流失和沦陷自我,这令她更需要控制感。女儿在和妈妈看似争夺主权,实则也在表达被关注的渴望。而作为一棵大树般存在的父亲,也需要面对自己深深的无力感。
剧中的阿紫是B站UP主、二次元爱好者,会为偶像疯狂打榜,为自我表达积极创作,热衷于向萌宠寻求治愈……她爱幻想,有着许多个幻想的分身,这些幻想们对话或共舞、协作或冲突。 当青春期、哺乳期、(疫情)隔离期和创业期狭路相逢之际,少女阿紫在现实和幻想、拥有和失去、自由和责任的不断交锋中找到了关于成长的答案。它告诉青春期的孩子“it's OK”,那些幻想的存在,就是一个对“很多个自己”整合接纳的过程。同时也共情中年期的父母,你的自我,也需要被珍视和呵护。
林语堂说:“孤独这两个字,拆开来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蝴蝶,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这是这部剧的写照,基调明亮温暖甚至不乏丰盛梦幻,却用最喧嚣的方式呈现了孤独。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编舞是“宝藏戏剧人”刘晓邑。这位戏剧届的“斜杠青年+鬼才编导”最广为人知的除了被黄磊力荐加盟《向往的生活》,还有英国国家舞台剧《战马》《毛线管子大逃亡》、全国首创的“手提箱迷你剧场”和原创音乐剧《悟空》等。一头扎进剧组的刘晓邑,身上纯真的能量也被小演员们点燃,“如果有一天觉得我不单纯了,我就不再做(儿童剧),儿童剧最难做,因为他需要你在生活的污浊中长出一朵很干净的花。”
前段时间刘晓邑自己也当爸爸了,他说很多东西突然一下子就懂了,“《阿兔酱紫》是在写生活在写人,在记录一个时代的生活的状态。”
事实上,《阿兔酱紫》就是一个扎根于现实土壤的故事,她是尔多儿童剧团创始人张忱婷献给女儿的礼物。
张忱婷自己就是二胎妈妈,一双儿女也是姐姐与弟弟的关系,因为女儿很喜欢兔子,她的愿望就是拥有一只兔子,所以张忱婷就起了个《阿兔酱紫》的剧目。生活里张忱婷与女儿相处的日常被融入音乐剧,成为了作品“真实感”的源头。
多年来,尔多剧团的作品,一直带着孩子们关注这个主题——做自己。张忱婷说,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无法躲避的命题,尤其在这个看似有着“过多选择“的多样化世界,随波逐流却又那么容易。尔多每一部剧的诞生,都是张忱婷跟着剧团里孩子们的成长轨迹以及自己切实的生活感悟所构思创作出来的。从《寻找声音的耳朵》到《阿兔酱紫》,都是这些孩子们在这个当下正在经历的成长“阵痛”。
在排戏的过程中,她会要求小演员们去寻找一种松弛感,不是一字不落地背好台词,而且要以平常的语气去完成情绪的表达。她也希望孩子们并不止是演员,她还会让孩子们参与到创作和制作的过程中,排练规划、舞台监督、道具准备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让他们有机会从多个视角来熟悉和审视舞台。
“我觉得艺术教育是可以改变一个人,我就是被艺术拯救的,音乐剧是一个特别好的载体,承载着综合素质的培养、公开场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肢体活跃度,就全是在这里面能够被训练到。你哪怕以后不从事艺术,但是你作为一个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你都需要这些基本素质。”刘晓邑说。
剧照由尔多提供
作者:童薇菁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