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市作协消息,著名作家叶永烈今天上午9:30在上海长海医院病逝,享年80岁。
叶永烈,曾用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7月生,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浙江温州人。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曾分配到一机部上海电表研究所工作。业余开始陆续创作。
叶永烈在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21岁创作了《小灵通的奇遇》。1978年,《小灵通的奇遇》改名《小灵通漫游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生动地告诉了人们什么是“四个现代化”,也复苏了了僵化已久的科学人文思维。《小灵通漫游未来》一炮而红。四十年来,“小灵通”长葆青春,衍生出二三十种版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仍在不停重印,总共发行了400万册。
1987年上海作协第一次公开招聘,引进一批专业作家。当时是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上海科协的专职常委的叶永烈,决心回到创作中去,成为了当年上海作家协会首批8位专业作家之一。
其实,还在科协的时候,叶永烈就已发表诸多小说。进入作协后,在小说与报告文学这两者之间,叶永烈选择了后者,尽管他写小说也花了大力气,也开始结出果实,但他敏锐地察觉到,写小说的人很多,可是涉猎报告文学的较少,开始尝试报告文学的创作。叶永烈在上海已经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他从心里认定自己是一名上海作家,承担着上海作家的责任。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全过程写出来,恐怕就是这份责任中首当其冲的一块。包括《红色的起点》在内、总字数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向全世界告知了上海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作用与意义。对此,他用“华丽转身”四个字形容自己“完全升了一级,在创作上走向更重要的阶段”。
《红色的起点》首次披露了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密探为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政治探长、中国科科长程子卿,受到党史研究界的肯定。
自2014年起,叶永烈将大量珍藏书信、手稿、录音带,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其中1300多盘采访录音带已经转成数字化保存。2018年,叶永烈又整理出10箱资料继续捐赠给上图,总共已经捐赠了60箱。他曾表示,“因为我觉得我是历史的记录者,我所记录的这些历史不是属于我的,所以我全部捐给上海图书馆。我去世之后,我的墓碑上我想我应该刻一个:请到上海图书馆来找我”。
去年底,“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出版,汇聚了多篇红色小故事,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和历史根脉,让更多读者了解这座城市的荣光。其中,叶永烈聚焦中共一大会址展开挖掘创作。
一个截至2018年1月的统计显示,叶永烈出版逾3500万字作品。其中《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纪实文学作品1500万字;还有《叶永烈看世界》21本,计500万字。
相关链接:叶永烈谈创作
2017年的上海书展上,《叶永烈科普全集》首发。当时,叶永烈曾如是评述创作人生:“我不属于那种因一部作品一炮而红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如同一堆干草,火势很猛,四座皆惊,但是很快就熄灭了。我属于‘煤球炉’式的作家,点火之后火力慢慢上来,持续很长的时间。我从11岁点起文学之火,一直持续燃烧到60年后的今天。”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踏访中共一大会址、搜集一手资料,叶永烈去年再度担纲撰写中共一大会址故事。 “当年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一大会址,查阅抄写各种文件和资料,找专家一个个面访……如今,在世的亲历者越来越少,时不我待的念头常在脑海里盘旋。”
编辑:汪荔诚 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